理想教育的成功实践——读《太阳从这里升起》

 深圳市新洲中学  裴  玥

 

作者简介:

熊晓东:

教育学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客座教授;

美国心理学会(SPSSI)会员;

美国数学教师委员会(NCTM)会员;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会副主席;

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

中学数学理科优秀生数学教育;

中学数学理科优秀生素质教育;

中美数学理科优秀生教育比较。

 

        熊晓东拥有扎实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将心理学理论与德育、数学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英才教育的实验研究。他原创地提出了"纠正独立性认知特点缺点部分"、"健全的人格是成才的保证"、"个性社会化"等著名的理论和观点,对中国素质教育内涵的实践探索、中国英才教育的理论构建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熊老师是我国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他的事迹感人至深。长期以来,熊老师呕心沥血,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真是‘桃李满天下’。”


内容简介:

       本书以教育实录的形式,叙述了熊晓东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担任班主任期间,如何带领一个“独立性认知”极强但缺乏集体意识的班级走向成功的过程。书中融会着教育者对学生的期望,融会着对教育事业的浓浓深情,也故玖艘幻芯啃偷慕逃ぷ髡叻⒄沟墓旒!?/P>

  

读书心得:

        如何能把一个学习风气、组织纪律均不理想的班级转变为一个优秀班级,这是困扰很多教师的难题,也是教师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究方向。熊晓东老师就成功地完成了这样的一个转变。经过三年的努力,他把一个班风不良的集体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全班43名同学,21人提前进入复旦、上海交大等一流大学,其余全以优异成绩考入高等学府。这样的成绩不能不让人惊叹,但惊叹之余更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促成这转变的催化剂到底是什么?读过他的教育手记,我想,他成功的原因在于注重理想教育,也就是注重高尚人格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孩子的精神面貌,首先要看在他生活起步的道路上是由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引导而定。”熊老师的班级走过的历程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印证。不知是优秀的教师都有一段并不幸运的经历还是经历过不幸并战胜不幸的教师将更能在教育中有所作为。熊老师经历了文革的洗礼,带着残疾的儿子生活在学校尺方的宿舍中,但却以一颗平静而豁达的心,投身教育工作中。他对人生的态度,对工作的投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班级数名优秀学生放弃交大连读班的机会,报考了华师大教育系。这些同学的一段话最能体现这种人格魅力的感染。“在熊老师的影响下,我首先懂得了什么叫做无私的爱,无私的奉献。有一次,我们在您宿舍谈心,正巧您聋哑的大儿子从学校回来,我们谈啊谈忘了时间,结果他在一边睡着了。第二天,我们又来您的宿舍,发现茶几上你们父子的书面谈话……您儿子说‘爸爸,您怎么一直跟您的学生谈话,我也想喝您谈谈话……’”师者,何止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影响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未来的选择。

  

志当存高远,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书中,记载了熊老师是几篇激情洋溢的班会课的演讲。细细读来,没有豪言壮语,也不是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劝言。善于抓住班级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学生迟到、撕毁调查问卷、竞赛前的浮躁……诸如此类的事件,作为班主任的熊老师以他作为一名教师的敏锐及时修正学生的错误。比如撕毁调查问卷的事件。某电脑公司有一叠问讯资料需要学生填写。没想到学生却把这些问卷纸叠成飞机或丢尽了废纸篓。学生对此不以为然,对于老师的气愤,认为那是借题发挥,小题大做,伤了师生感情。然而这位老师却没有退让。正如他说:“对于问卷有三种态度:填写、不填、撕掉。为什么我们不是有礼貌的填好,而是选择最不可取的第三种呢?”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没有小事。小恶不纠,难免不发展积累而铸成大错。对问卷的三种态度,正折射了对人格选择的三个方向。在认识的层次上不是应该上一层,更上一层吗?

 

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认同对

共同利益和荣誉的追求促成高尚理想的养成

 

       在这本教育手记中,最让人难忘的是熊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策划题为“紫藤风采”的大型联谊活动,与复旦大学生的辩论,关于个性的讨论,关于青年、理想的讨论……对于个性越来越强的学生来说,集体的概念似乎越来越弱了。寻求增强学生集体观念的方式似乎也越来越迫切了。对于个性十足的一代人,是磨去棱角整齐排列,还是发挥个性,兼容并包?显然后者更为可取。而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大型活动,使学生找到了位置,找到了共同的目标,体会到了集体的荣誉带给个人的美好感受。不必再以黄继光、董存瑞的故事的老套说辞教育学生舍弃一切为国家社会贡献,在实践中为一个共同的目的各司其职发挥能力完成任务的行为更适应新时代的集体观。

 

读熊晓东著作《太阳从这里升起》:理想教育的成功实践

 

 熊晓东著作《太阳从这里升起》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