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式英才教育的先行者——CCTV《奋斗》栏目对熊晓东访谈录

       CCTV《奋斗》是 2010 年中央电视台数字频道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励志以精彩人物奋斗创业为话题特色的访谈节目。感性的视角、理性的思考,率性的机智问答,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全方位互动,每期 30 分钟。通过坎坷奋斗历程的讲述,直抵创业者内心灵魂深处,还原真实本色,与观众一起分享成功者的个性魅力、商业智慧和人生哲学。人的故事,最能引起人的共鸣;人的故事,最能丰富人的内涵。


主 持 人: 仲达文

采访嘉宾: 熊晓东

分 类: 教育――访谈


首播时间: 2011 年 3 月 7 日

首播频道: 中央电视台数字频道七个频道

播放时间: 30 分钟


标题:探寻中国式英才教育的先行者――熊晓东


主持人:观众朋友,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大型励志访谈节目《奋斗》。我是节目主持人仲达文,我们今天访谈的(嘉宾)是一位国内有影响力的、从事教育行业的一位工作人员,他在英才教育、还有数学培训教育这方面取得了自己的探索成果。那么今天呢,我们也非常高兴,把他请到演播室,来分享他对教育还有对培训的一些理解。那么这位来宾呢,就是上海未来路进修学院的院长——熊晓东先生,我们有请熊先生入场 ,欢迎您,来, 请坐。


主持人:熊先生,您这次来北京,来参加这个教育家大会,您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熊晓东:因为这个会议是中国教育家大会,那么教育家大会,最主要的就是一个,不是说现在是不是已经成为教育家,而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考虑怎么样努力地使自己的工作达到他理想的境界,成为一个中国的教育家,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大会对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会议。


主持人:您这次在会议期间您想表达您个人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熊晓东:我想,按照我现在这个年龄,应该跟更多青年人分享自己经历的一个人生奋斗的一个经历,然后我们再来探索,要成为中国教育家我们应该朝哪些方面去努力,是这样。


主持人:比如说我们经常谈到的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问题,您心目当中应试教育它的好处是什么?它需要调整的是什么?


应试教育与应试能力


熊晓东:(不应该提)应试教育,我们应该说学生应该具备应试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项工作他要具备这一行业里面的能力,那么作为一个学生来讲他要考试,这是必须的,因为考试是可以知道,你最近一个时期,或者你在这一年里面你所学的这一门学科掌握程度怎么样,是通过考试才能体现出来的。那么我们这个学生,应该要把考试要考好,这是应试的一种能力,但是我们的教育不能把应试,作为我们教育的一个目的,所以我们不能提应试教育而我们要提应试的能力,需要提高应试的能力,但是作为教育来讲、作为一个人来讲更重要的是提高他的素质,提高他的思想,应该这样。


主持人:这个考试和应试能力,中国的学生在世界上是有地位的。


熊晓东:对,这个方面我们确实是,中国的学生是不错的。


主持人:他们的考试的能力很强,拿过来卷子一做就基本满分。


熊晓东:是的,是这样。


主持人:为什么我们国家过去的教育积累能够把学生的考试能力打造的这么强?


熊晓东:因为一开始来说我们对应试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这个我们中国是有传统的,因为我们历来从古代科举考试一直到现在一直是以考试来体现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那么现在因为时代的发展,而且中国的人口又比较多,那么这样一来,一种激烈的竞争,导致于就是说人人都要上大学,而大学的人数又是有限的,那么在这种竞争的情况下,我们应试能力的培养逐步地就是演变成为应试教育,好像我们整个教育就是为了要进大学,那么这样的话,就是违背了我们整个教育的本来的它的一个好的一个方向。


主持人:其实要是说加强应试能力提高素质教育这个味道就有点对。


熊晓东:对,即便是古代的科举考试,它也是讲思想的,因为你想科举考试皇上要审批状元的、榜眼的、他们的那个卷子,也是要看这一位考生他有没有体现出他自己的思想,有没有好的治国的一些方针,如果好的话那就录取为状元,它也是讲思想的。


主持人:那全社会现在对这个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不知道您本人在这样一个节点上您对中国的素质教育有什么个人的思考?


熊晓东眼中的中国素质教育现状


熊晓东:我觉得素质教育这个提出来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讲,我是觉得应该是对的,方向是对的,而且也不是说素质教育至今为止一直在争论中间,实际上素质教育逐步逐步地已经达到了一个共识,实际上中国的素质教育,主要的是一个在政治思想方面,我们说德育为核心,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我们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它一个丰富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共识,但是在做的时候,当然这个内涵已经达到这个共识以后,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大家还会有一些意见上的一些不同。


主持人:我们一谈到素质教育的优劣长短总是把问题的指挥棒指向学生、指向家长,老师和学校,是不是也应该承担和分担很多东西


熊晓东: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应该是对学校和对老师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


主持人:您认为更主要的应该是在学校老师方面?


教师素质同样需要提高


熊晓东:对,在这个方面,因为学生到学校里面来是靠老师引导的,教育是老师作为主导在引导的,怎么样使我们年幼的学生逐步逐步地从幼儿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学,这一路上靠老师来引导,所以说引导得好的话,那么我们的学生在素质各方面提高进步就很快,是这样。


主持人:通过您的观察和您的了解目前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们是不是有一部分人他们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熊晓东: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牵涉到我们中国的一个特殊的一个情况,因为很多年过来,我们中国对教师的一个地位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那么这么一来那么多年来我们师范(院校)的生源,他从哪里来呢,一般的所谓一些好的中学里面的学生都很少报考师范院校,那么什么样的人读师范呢?都是一般的中学里面,考虑到这个学生,可能高考成绩不怎么理想,但是这个学生在思想政治各个方面都还是比较好的,那么学校就把这些学生推荐到了师范(院校)里面去,那么这些学生到了师范(院校)读了四年出来以后,让他们回过来,再到中学里面去当老师,那么这样的话,如果时间短的话,这个问题还不严重,现在要长达 15 年、20 年都是这个状态,所以造成中学里面的师资(质量),跟不上教育形势的发展,跟不上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对中学的这个教材的理解、对中学教材知识的一种渴求,老师担当不起这个重任,所以“减负”等等的一些问题就出来了,是这样。


主持人:那么您办的这个上海市未来路进修学院是不是想把这个学院当作您教育思想的一个试验田?


熊晓东:是的,是这样想的。就是我们取名是“未来路”,“未来路”就是指中国教育的未来的方向怎么走,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所以取了这个“未来路”这个名字,那么对我来讲,因为我创办了这个学校,我能做的事情肯定是在我的领域中间我的专长的方面。


主持人:您的专长?


创办学校,主抓英才教育


熊晓东:那么在这个(学院)里面,我们做的是英才教育,英才教育是我们的主题,英才教育下面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培养,一部分是对老师这一块培训,就是这一部分学生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丰富他们的知识来提高他们的能力,所以两块。


主持人:等于是双管齐下。


熊晓东:对,是这样的。


主持人:您在创作试验田之前是做教师吗?


熊晓东:我一直是当老师的


主持人:一直当老师。


熊晓东:对 1971 年开始到现在,1971 年就开始了当老师,将近 40 年。


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


主持人:最开始在什么样的学校?


熊晓东:最开始时在农村,松江县。


主持人:县?松江县。


熊晓东:对,在那边当老师,因为插队在农村,农村需要师资,所以从知识青年中间,知青中间选拔一部分能够当老师的能够胜任的来当老师,我那个时候就作为一个知青,作为代课老师,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


主持人:从教农村的孩子开始起步,那后来从农村走出去,到城里也是在做老师?


熊晓东:也做老师,因为后来到了城市以后,正式考虑以后的专长,从哪个方面发展,那么这个时候因为两个原因,一方面呢,我是本人对数学各个方面还是很感兴趣的,再一个呢,因为我母亲是一辈子当数学老师的。


主持人:您母亲是(数学老师)?


熊晓东:在家里面,姨妈什么都是数学老师,所以,这样我就当了数学老师。


主持人:您做老师,您做到最得意的时候,做到您觉得最让你感觉到快乐的时候,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熊晓东:一路上应该说,即便是在农村当老师我也很高兴、也很投入,虽然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各个方面条件不是怎么理想,但是作为一个事业来讲,一个人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不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他都乐在其中,所以一路上应该说都是我快乐在事业当中。


主持人:我还知道一个叫南洋中学。


熊晓东:上海有南洋中学还有南洋模范中学,我是在南洋模范中学工作。


主持人:南洋模范中学,那个学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熊晓东:那个学校是上海的一所很好的重点中学,我们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家王选就是毕业于南洋模范中学,而且有 40 多位中科院院士毕业于此,非常著名的一所中学,是这样,对。


主持人:您在那个学校当了老师了。


熊晓东:对,我是从农村出来以后,到县城工作,经过几年工作以后,然后到市区去工作,然后就进入了南洋模范中学。


主持人:您喜欢当老师,家里有这个传统,而且也把自己的未来的方向(定在教师上),也没有什么好像分好多叉,想干这个,想干那个。


熊晓东:对。


主持人:心无旁骛的就想把老师当好。


熊晓东:对,我就是把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个事业在做。在自己很年轻的时候一年到头都是在学校里面,整天就在学校里面,没有休息日,也没有寒暑假,在学校里面工作,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我就自己备课自己学一点更多的东西,是这样。


主持人:那个时候学校的领导对你们教师有要求,还是说您特别主动地去考察学生们对您教课的反馈,来提高自己?


熊晓东:一般地来说呢,在中学里面当老师,校长对老师的要求,其实是一般(普遍)的要求,他不会很高,因为他要面向所有的老师。


主持人:那您那个时候的升学率的压力还不是那么严重?


熊晓东:因为我是从 1971 年就开始当教师的,实际上就是几十年所经过的这个教育改革的风风雨雨,这一段时间我都经历过,有改革开放 30 年的经历,也有就是新世纪来了以后,教育改革波澜壮阔的走向前面的这样一种经历我都有。


主持人:那么您个人的这段人生的历史,基本上能够反映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风向标好像,能够看出来一些动向。


熊晓东:因为这个时间放在这里了,工作了 40 年了,所以许多方面自己很有感想的,是这样。


主持人:那这个“未来路”的概念,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


熊晓东:是这样的,就是说到了南洋模范中学了以后,南洋模范中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校长交给我一个实验班,这个实验班就是搞素质教育实验的,就是三年的时间。让你用三年的时间,自己来钻研这个素质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我就在这样很好的条件下面,我投入了三年。这个实验班后来搞得很成功,当然这个这是跟学校的支持,跟学生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努力使得这个实验呢取得了成功,是这样。


主持人:那么三年对您教育理念的形成,他具体的作用在哪?


素质教育实验班大获成功


熊晓东:具体作用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个深刻地理解。我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到底素质教育,它的方向是怎么样,所以我在这个班级里面,我就自己学习这个关于素质教育的文件的这样一个精神,然后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在里面,那么我就从一个方面就是根据中国教育的特点,我们对学生的一种国家责任感,这个是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一个人他要有一种责任,对国家有一种责任,对家庭有一种责任,那么这个问题呢,我在这里也是注重的,从社会责任感来着手对学生来进行就是这方面的教育,(那么)这个呢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德育的一个教育。然后,你光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学生会觉得你很空洞,就是唱高调的,要误解成这个方向,所以素质教育的一个载体就是我们课堂的各个学科的知识的教育,(那么)我们要把这些学科知识,让学生要掌握得扎扎实实,(那么)光是掌握知识,这个知识的传授这还不是教育的目的,因为我们教育培养学生,他都要有一个能力,他成为人才。人才,他就要有他的思想,所以创新精神就是学生,应该有的一种思想,那么还要有一个实践的能力,因为你有创新思想,那么怎么来完成这种思想呢,要实践,是这样,这是我当初自己逐步逐步地在这个三年中间,一步一步地做起来,这样来做,(那么)做完了以后,这个三年,这个班级的学生确实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这样一个高度,所以这个实验班的成果出来了以后,他们的高考成绩出来了以后,上海就特地为这个班级召开了素质教育的研讨会,所以对素质教育,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们班级呢,就是做了一个很好的一个回答,是这样。


主持人:那当时这个班也是您的一个作品,也把您个人在上海教育界的影响力应该提升了一块。


熊晓东:因为如果一个老师把自己的教育作为事业来做的话,他的每一个班级,他都会像艺术家作为艺术雕塑这样来要求的,是这样。


主持人:您是按照(艺术家创作艺术雕塑一样来带好每一个班级)


熊晓东:我确实把它(当作一个作品)


主持人:这是您的一个作品,甚至是您的一个孩子。


熊晓东:对,是的,胜过自己的孩子


主持人:都胜过自己的孩子!


熊晓东:因为我自己两个小孩,我都是小的小孩托在外婆家,大的小孩就寄宿在学校里面。


主持人:您看看,自己全部的时间。


熊晓东:都在学校里面带这些学生。


主持人:您给自己的孩子当父亲没有合格,但是给其他的孩子当老师合格。


熊晓东:有的时候不能两全其美,是,是这样。


主持人:我相信您到现在回忆起在南洋模范中学那几年,肯定还有一些场景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


熊晓东:是的,这个记忆非常清楚的,因为我在那一段时间里面,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我是记日记的,教育日记的,我每天把自己的一天工作都会用文字把它写下来,


主持人:都坚持写日记。


熊晓东:坚持写,到现在还在写,虽然每天记下的文字不多,但会把时间、地点、我的想法、怎么做,把它记下来。


主持人:您最难忘的一篇日记是哪一篇?


熊晓东:应该说是带着学生,在高考临近之前,这件事情对我来讲是个很痛苦的一个选择,因为学生马上就要高考了,大学有一个提前招生,提前招生是在元旦的时候,在这个时间,对于一般的老师来讲他无论如何要让自己的学生要拼命为这个考试去做准备,但是我呢,是在这个 9 月份到 12 月份中间,我们接连的搞了许多有意义的学生的活动,校园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然后呢我们又在十二月份初的时候,我们又学习了非常著名的美国的管理学理论——五项修炼,第五项修炼,(那么)学完了以后,我们又写了体会,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十二月初,离开最后的大学的提前招生还有将近 20 天的时间,我们才召开了动员会,一边报名一边投入到这个考试的准备工作中间去,结果我们前面这一段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对世界最新理论的学习,为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思想上的动员。所以他们就会有很大精神上的动力吧,鼓励他们去冲刺这个一项考试,所以他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主持人:事实证明您的决策,拿出一些宝贵时间好像看似干一些跟考试、分数没有直接关系的事。


熊晓东:对。


主持人:但实际上他的作用很大。


熊晓东:对。


主持人:您这个班非常成功应该是声名鹊起,那可以继续在这个学校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继续做下去,按照这个角色也许以后还能当年级主任,副校长,这都是指日可待的,那您为什么又想到(创办)“未来路”(进修学院)这个事?


熊晓东:由于这个班级实验的成功,应该说党和政府,各级政府对这个实验都评价很高,他们给了我很多荣誉。那么也使得我就是本来对教师这个工作是非常感兴趣,实际上一开始的时候也没人要我这样去做,是我对自己这份工作的一份感情去做,那么在这个时候考虑,我除了一个方面在中学讲台上做,一方面我把眼光看的更远,我想要把自己的这样一种想法,要走向世界,看看世界上对英才教育他们是怎么做的,所以后面实际上这一段时间,我已经把这个自己的工作往更高的层次方面推进。是这样。


主持人:您希望看看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看到以后能够拿来可以借鉴。


熊晓东:对。


主持人:您采取了什么办法?


熊晓东:我实际上是同步进行的,就是在 1992 年的时候,我就打算在英才教育方面确立自己的一些想法,(那么)我就写了有关的一些论文,(那么)这些论文是把心理学和数学教育和中国的教育结合起来,(那么)我把这些想法都寄到美国的一些大学,美国的大学的反响蛮好的,其中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教育系的主任,他对我写过去的信他很感兴趣,所以他在 1996 年的时候知道我在南洋模范中学做这样的一个课题的时候,他特地从美国赶到我们上海来考察了我们这个班级、来听我的课、来接触我的学生,然后他就很高兴,然后他就在 1997 年的时候邀请我回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这样呢,我们就来来往往就一直到现在。是这样。


主持人:所以您这个(创办)“未来路”(进修学院)的这个模式和思想其实您不是突然产生的,是一直延续到这个阶段。


蹲点美国,探寻英才教育先进理念


熊晓东:对,1997 年后来到了美国,去了以后呢,2000 年、2001 年、2002 年,连续的几年我每年都要访美,到哥伦比亚大学,后来还到纽约大学等,还要到美国的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的年会上去进行交流,(那么)这个有关的一些文章,通过哥伦比亚大学的讨论,然后在世界上的英才教育杂志上发表,这样就是不断地对全世界对英才教育他们的一些想法,他们的做法,特别是哥伦比亚大学安排我把美国东海岸的所有的这些著名的英才教育的学校都去看了个遍,都去看了,我就蹲点在那里,一所学校要待上好几天,从早晨一直到晚上,我听他们的课,和学生交流,看他们的教材,就是来了解美国的英才教育和世界的英才教育是怎么样进行的,(那么)回过来再结合中国的英才教育是这样进行的。


主持人:您觉得英才教育在中国现阶段在教育这个大的领域里面它的必要性是什么?


熊晓东:由于我们中国在几十年前中国一直处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整个教育水平并不高。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公平教育,让更多的人要能上学,这个是一个中国政府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能力或者还没有这样一个精力去关注英才教育这一部分。所以更多的是投入让西部地区、让农村地区这些小孩要能够上学,这是政府的头等大事。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情况跟以前不一样了,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实力也提升了,人民对生活的、对教育的要求也提高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英才教育是必须要放到桌面上来了,所以温家宝总理也几次提到过,我们国家现在需要拔尖的人才,所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英才、拔尖人才、创新人才的需求已经是迫不及待了。主持人:那您的学校从选择学生到教育学生再到给他设计他的道路怎么体现您的英才教育思想?


打造中国式英才教育


熊晓东:我们(就是)中学里面,现在都是更多的是在做为了高考,但是大学不能很好的通过高考的这一场考试来选拔出他所需要的人才,那么怎么办呢?他必须要有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它是一方面,是大学有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生,也许他的语文成绩并不怎么样,但他的数学理科能力特别好,那么如果从高考中间他也许因为总分不是很理想不能发挥他的能力,那么通过自主招生也就可以把这一部分人才选拔进去,(那么)在这样一种需求的情况下面,因为我是长期在中学里面工作的,我深深地知道现在中学里面,它缺少的是什么课程,我们就作为全日制高中的一个补充,我们就在准备,就是现在现代的中学里边没有的那一部分课程,(那么)没有的那一部分,教材我们来研发,我们研发了以后更好地和大学挂钩起来,那么这样就是中学里面的学生就是可以通过寒暑假和双休日到我们这里来学习,他就很好地就是把自己原有的学校里面学的东西做一个很好地提升,(那么)来符合这一流大学的招生要求。是这样。


主持人:那成果怎么样,有没有特别的经典的个案?


熊晓东:就是譬如说在数学方面,高考数学我们称之为高中数学,但大学呢,它认为就是,你除了高中数学你还不够,因为作为一个优秀的高中生,他应该在微积分方面,就是大学预科方面,你应该有所掌握,(那么)这个部分但是中学教材里面没有,那么你如果要把大学的微积分拿下去的话,那也不行,因为大学微积分要学一两年才能学完,那你拿到中学里面去,那等于是中学变成大学了,那也不现实,那么应该把大学的微积分的一部分内容放到中学里面,因为这一部分学生,他的数学成绩各方面,学的比较好,他有这个基础,有这个能力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那么我们把大学的微积分,把它进行分析,哪一部分内容归到中学里面,优秀学生是可以掌握的,把这一部分内容编成我们自己的教材。


主持人:跟您聊,就是不能不想到前一段时间已经公布的十年教育纲要,这个纲要对您的这个英才教育他是吹响了新一阶段进攻的号角。


熊晓东:是的,我们是一直希望,有一个新的纲要出来,因为作为一个国家来讲,作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我们希望政府的支持、希望政府能够理解这些工作,而且有个指导的思想,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面,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更顺利了,因为许多东西还是需要政府支持。


主持人:好的,您是从事英才教育,做老师,当得很优秀然后又自己创办了这样一个学校,这一路走来也蛮辛苦肯定会有很多个中的体味,我们能不能化作一句话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熊晓东:我觉得一个老师吧,当了老师了以后,就要热爱自己的这个工作,要把它作为事业来做,那么首先呢就是自己要有一个非常坚定地一个信仰,这个信仰就是我要把我的事业做成什么样的高度,把自己的高度看清楚,看清楚了,当然这个高度是动态的,也许我刚做老师的时候,我的高度是定位在,譬如一个大楼,停留在第 10 层,但是随着自己的工作年限的增加,我这个高度可能变成 20 层,再随着年龄增加可能变成 30 层,但是有一点,它是不断地往上,它的高度肯定高于我现在,我的工作的一个水平,那么这样一个高度定下来以后,它实际对于一个人来讲,它是一种信仰,那么人要有一个信仰了以后,他就会不管怎么样辛苦,他就会觉得还是值得的,是这样,那么这样的话,他后面的工作就有了方向,而且工作也有成果,那么有了成果,又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又把自己的高度再往上提,那么自己再不断地追求,那么这样,我想跟中国教育家大会的精神相符合的,他就是最终还是,就能够成为自己理想中间的一个教育家,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观众朋友,刚才熊老师发表了他的奋斗感悟,(那么)这段感悟不长,但是有三个关键词我们听得很清楚:“热爱、事业、信仰”。我相信这三个关键词做到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它们一定是获得成功开拓自己事业未来的必要条件。好的,谢谢你们收看了这一期《奋斗》,下期节目再见。(2010 年 11 月 28 日 CCTV《奋斗》栏目组对熊晓东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专访,于 2011年 3 月 7 日播出。由于《奋斗》访谈节目规定播出时间为 30 分钟,节目组编导对一小时的采访作了删选编辑,现在刊登的内容是根据电视台编辑后正式播放的光盘进行实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