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教育在中国——熊晓东英才教育思想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时间:2007年3月13日


地点:北京大学


(根据会议录像记录整理)


       未明湖似一颗绿宝石镶嵌在北大校园的中心,环湖垂柳,林荫小径,塔影婆娑,波光潋 滟。未明湖水面看似平静却终日碧波荡漾,因为人们喜欢在未明湖畔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今天,在未明湖边的北京大学英杰国际交流中心第四会议厅,正在举行一个关于英才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会议主持人王昕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未来路进修学院副院长,宣布会议的标题是“英才教育在中国――熊晓东英才教育思想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出席今天会议的专家教授有:


北京大学社科部部长程郁缀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学飞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陆小玉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陈洪捷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田玲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作家曹文轩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孔庆东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全国著名教育学家裴娣娜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石中英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马健生教授;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景斌教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数学教育系主任BruceR.Vogeli教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Stuart Weinberg教授等14人师生代表团。



熊晓东:


      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领导、专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给我们 英才教育的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非常感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BruceR.Vogeli教授以及14位访华代表团师生们参加我们的会议,给予我们工作的支持。


     今天,我向会议递交的论文是《中国的中学数学教育要走向世界》,在每一位专家拿到 的会议文件夹中可以看到。


      现在我向大家汇报的是我们英才教育的工作,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和思考的一些问题:


 (1)英才教育实施的环境


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


      以前叫重点中学,现在叫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这些学校集中了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 学校的配置也是一流的校舍,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硬件设施。但是,目前这些学校使用的教材是国家或者各省市统一规定使用的教材,与普通中学没有什么区别,这些重点中学中也有经过考试再次选拔成立的提高班、理科班,但是他们的教学与其他平行班的差别只是在进度上快一些,难度上提高一些,除此之外不再有其他的区别。


      实践证明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优秀生们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就能考到高考的最佳成绩145分以上(数学物理等学科)。但是,从1月份一直到6月7日,这些学生接受的教育 还是反复地做题,等待最后的高考。


      把那么多的时间花在反复地操练习题等待高考,这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要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倦。


      我们要尝试改变这一种现状。应该对优秀生们增加拓展性、研究性方面的学习,培养他 们探索求新的习惯和研究的能力。


       美国著名的纽约 Stuyvesant理科高中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了微积分初步、概率统计、 计算机,参加了数学理科的各类竞赛,参加了数学研究型课程,参加了许多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等等。学校有成熟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学生每年都有充足的课程可学,高中毕业后非哈佛、耶鲁、哥大、麻省理工等世界著名大学不去,并且一进大学就乘风破浪一往直前。其实,我们重点高中的教学也是可以这样做的,而且是完全做得到的。


 (2)英才教育课程的设置


        按照统编教材来进行教学,对于占同龄学生10%这些优秀生,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在实践中尝试从七个方面来进行数学、理科优秀生数学学习的课程:


(1)高中数学知识点教学(涵盖高中数学全部内容)


(2)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


(3)十年高考精彩试题评析


(4)大学数学预科知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学初步


(5)美国Stuyvesant理科高中数理跨学科研究型课程介绍


(6)美国SAT考试训练


(7)数学竞赛基础教程选讲。


       实践下来,这些课程对于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中上水平的学生在三年高中学习时间内 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可以学得很好。这些学生掌握以上这七个内容以后,不论是报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的优秀生提前招生,还是报考美国哈佛、耶鲁、哥大这样的一流大学,都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并且进入学校以后,能很好地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的课程衔接。


       英才教育需要自己的独立的课程体系。问题是,在现行的重点中学中很难实施。谁来拍板确定这些课程?


      谁来编写这些课程的教材?谁来实施这些课程的教学?


      大学的招生考试一直在改革,今年与明年都会不一样,如何对学生实施教学,谁来负这个责任?


      都有问题。


      我们现在通过我们的未来路进修学院来做这些事情,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过渡,是一

个试验。取得一些经验,给国家总结分析。


 (3)英才教育的师资准备


       这几年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每年有600名左右高中毕业生,前200名基本全部进入北大、 清华、上海复旦、交大。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每年人数很少,进入上海师范大学更是寥寥无几。足以可见,师范类大学的生源。


      97年那年,南洋模范中学高三年级有四个班,除了王昕雄他们几个学生之外,报考华 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只有一名,而且还是非师范专业,是影视专业,当主持人的专业。王昕雄


     他们几个同学要去华师大,在学校是引起震惊的,因为在南洋模范中学象王昕雄他们在初中就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的这样的数学理科尖子生都是去北大、清华、复旦和交大的。


      这些在师范大学就读的学生最大的弱项就是创新能力。让他们担任数学、理科英才学生 的创新教育的教学工作,是难以胜任的。目前学生负担重,学校的中心工作围绕着应试转,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来应付考试,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一些是制度问题造成以外,这与师资的质量是有关系的。


 我们未来路进修学院的英才教育师资队伍由四个方面组成:


 1, 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专家担任教学顾问团和专家讲座教学;


 2,由上海著名中学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讲座教学;


 3,由北大、北师大、中科院、上海复旦、交大的博士和博士研究生组成的数理化、计算机、英语青年才俊讲师;


4, 由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骨干教师。 


      例如,我们未来路进修学院目前我们自己培养的数学教师是来自北大、中科院、上海复旦、交大的博士、硕士和硕博研究生。但是,这样的做法在目前全日制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中是根本无法做到。


 (4)英才教育对象的鉴别与选择


      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每个年级有600名学生,由于中考题目过于简单,进来的学生数学、英语的考试成绩几乎都是满分,出现了一个班级50名学生有35名以上是女生。由于女同学在初中阶段懂事比较早,解题细心,考试得分高。男孩子比较贪玩,解题粗心大意,因此会因中考成绩的1~2分之差进不了重点中学。


      在重点中学中的这些学生,给予一部分学生进行特别的课程教学,也是很困难的。


      我们在未来路进修学院英才班的招生,采用的是“不选择的选择”。我们把所开设的课程全部告知全社会,详细地告诉家长和学生各个层次班级在教学内容上的差别,教学目标上的差别。愿意来读的都可以读,选班是学生自己选择。


      但是我们的课程教学和检测的要求、标准是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进行,不会因为学生的 原因而改变标准,要求是不降低的。许多学生在较高层次班级学不下去,就会自动转入其他较低层次的班级,能够接受这些课程的并且学得好的学生将一直学到底。


      我们没有选择学生,我们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进什么班,不合适,可 以再次选择,我们称之谓“不选择的选择”。


      在我们的未来路进修学院,我们设置了三个大的层次,更多细的不同层次的班级:最高 层次的英才班教学,中级层次的提高A班,提高B班,初级层次的基础A班,基础B班等。各个层面我们都有相应的班,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学生在一个月的学习或者两个月的学习以后,发现跟不上,调整到与他自身水平相适应 的班级层次。例如,一个学生在最高英才班觉的不合适,他就主动和我们讲想去 A班,然 后,他就去提高 A班这样一个层面进行学习。当然如果他先前选择的是较低层次的班,同 样可以调整到较高层次的班去学习。


      其实,这种不选择的选择,效果很好。主动权掌握在学生和家长手里,他们感到自己是 学习真正的主人。他们的状态是积极的,向上的,亢奋的。他们清楚各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是什么,他们一直在冷静地思考自己对自己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理性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并且主动地考虑如何在现实中取得统一。


 结束语


        自从2005年8月我们在上海召开的未来路研究中心英才教育研讨会,至今已经一年半时间了。今天到会的许多专家在2005月份也曾经来到上海参加我们研讨会,给予我们 指导。一年半来,我们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我们从刚建立的研究中心迅速地成长为由上海政府教育部门批准的上海未来路进修学院,并且立即着手英才教育课程的开发、英才教育班的招生、以及英才教育师资的培养教师教育课程研发等工作。 


      对于英才教育师资培养,我们的计划书已经递交给上级部门,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管 理部门的重视和肯定。目前,上海浦东新区、徐汇区等区在年师资大会上已经宣布,以后的师资培训工作不再局限于国家统包的师范大学,而是与非师范的大学也进行合作,还要与政府批准的研究性机构进行合作。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还需要等待。需要政策等各个方面的落实、成熟和配套,预计过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启动我们的教师教育计划设想。


        再一次感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专家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再一次 地感谢哥伦比亚大学的专家们,对我们会议的支持。相信今天的会上,一定会得到许许多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谢谢大家!


 王昕雄:


      熊老师关于他在英才教育方面的理论和观点已经在他的著作和论文中详细地阐述了,有 关这些资料在会前已经都给各位教授专家寄去了,大家也都了解了。熊老师刚才讲了在实践中碰到的和思考的四个问题,是作一个开头,抛砖引玉地简单地开个头,首先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学飞教授作主题发言。


陈学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作个很短的发言。现在我们国家存在否定英才教育的思潮,包括在政策方面也限制英 才教育的发展,因此,多年以来很少听到关于英才教育的探索。


     刚刚听了熊晓东先生对于英才教育的这样一个探索,觉得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更加难能 可贵。本次英才教育的研讨会能在北京大学举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特殊的意义。这个意义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第一,它具有反潮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社会普遍有一个这样的思潮,那就是“反英才” 的潮流,甚至有一种“反智力”的思潮。政府强调平民教育,社会和教育界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学术界,包括教育界都强调德育为首,反对知识的这样一个思潮,其实这是把这种极端的思想放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上。


     我记得 Vogeli教授说过,社会在注重一部分弱势群体的时候,或者在注重大部分学生 提高的时候,不能以牺牲那些英才学生的代价。


     现在我们明显存在一种反知识,反智力的倾向。根据目前中国的现实国情,我们应该强 调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让平民教育和英才教育,均衡发展与多元化发展,个人的自由选择和教育的平等达到平衡,而不是强调一个极端,来否定另一个方面。


     第二,英才教育对当前的中国来说是最需要的一种教育。目前,我们国家的小学教育已 经普及了,2005年统计的小学在校学生是1.08亿,入学率在事实上占99%。中学生在校学生是6000万,入学率是90%。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是2300万,入学率是23%。在教育达到 这种程度之下,要提高教育质量,提出英才教育,应该是教育政策重点倾向之一。实际上,我们国家也有严格的筛选等级制度,也就是说,我们有比较特殊的英才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教育系统是有条件开展英才教育的。


     第三,中国社会如果想赶超世界发达水平,确实要注重培养英才。在资本主义中期以后, 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主要不在于拥有人口的数量,而在于拥有英才的数量。比如,一个小小的荷兰,照样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西班牙,照样也成为了世界大国,所以英才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行业,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因此,中国非常需要英才。


     另外,我们也做过一个调查,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之所以能发展的那么快,很大程度 上是因为培养了英才,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中国的省和部这一级的正部长,经过我们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的,即改革开放以后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大概将近占 29%,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占7.9%;副部级级别的有过研究生教育经历的占47%,其中15%在副部的;司级的比例就更大一点,我们调查的 132位司长,副司长,63%有研究生教育经历,17.5%博士经历。 因此,很大一部分英才都集中在政府部门,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英才,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才会那么快。在其他业界,包括教育界、金融界,都是有很多英才在主导和引领着中国的潮流。所以我觉得现在在中国,要探索英才教育,发展英才教育。


      当然我也有些困惑。 第一个是:怎样成为英才,英才和专才和通才他们的关系是什么。举个例子,比如像赵本山这样的人,他能把一种文艺形式发展的这样大,他算是英才吗?他是怎样成为英才的呢?


     第二个是: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大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这一点在熊老师的 研究中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首位,或者说是最重要的,这个我不反对。但是,比如我们大量的北大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去美国了在美国生活了,他们当中30%左右的人在美国也发展 的很好,而且他们也以各种形式来回报国家,他们还算不算我们国家的英才?所以,我的意思就是怎么鉴定爱国和不爱国,爱国主义或者德育为首与英才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英才教育的研究非常可贵,希望熊老师能在这个方面继续开拓、前进,能提出更多的理论。


王昕雄:


      非常感谢陈学飞教授给予我们英才教育的指导和建议,以及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困惑。这 些困惑也是我们今天这个讨论会要讨论的话题之一。


      接下来是由我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数学教育系主任、世界著名的数学教育家Bruce R.Vogeli教授给予我们一个简短的关于英才教育的历史,以及关于中国的英才教育的 评价方面的一个主题发言。


Bruce  R.Vogeli(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数学教育系主任、博士、教授):(王昕雄翻译)


       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这里给大家介绍英才教育的历史,以及关于英才教育实施的一 些特殊学校的一些相关内容。我准备了一份发言,做成了 powerpoint,还请哥大的韩教授 翻译成中文,等一会儿展示给大家,也可以放在大学的网站上。现在,先就熊晓东博士刚才谈的关于英才教育的几个问题谈谈我的想法。


       熊晓东博士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多次访问了美国哥伦比亚教师学院,并多次给哥大师生开 座谈会和进行讲课,熊教授关于英才教育的观点和理论得到哥大师生的积极反映和反馈。


       哥大教师学院数学教育系一共有 7位正式教员。其中的三位教员对英才教育非常有研究, 非常有兴趣。StuartWeinberg 教授是哥大毕业的数学教育博士,曾经是纽约斯蒂文森理科高中的数学系的主任,斯蒂文森理科高中的副校长,现在是哥大教师学院数学教育系的教授。斯蒂文森理科高中应该是纽约最好的理科高中,也是在全美国最好的理科高中之一。


       另外一位是 AlexanderKarp教授,他原先是俄罗斯圣彼得保四十六高中的校长。这所学校 是俄罗斯举办英才教育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学校。Alexander Karp 教授有丰富的中学英才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经历。


      我很多年以前去过俄罗斯、韩国,在俄罗斯、韩国的英才学校,就象你们这里的重点高 中,进行考察,那些学校是专门培养数学和理科方面的天才学生。我90年代后期在全球做 了一个关于英才教育实施学校的一个研究。我几乎看遍了全球英才学校的类型、种类和他们的专业设置、教学方法等等。


      我对中国的少年班非常感兴趣,我最早知道的可能是中科大的少年班。到现在为止,少 年班它经历了一个高潮到低谷的过程。曾经一度有十几所学校都有这样的少年班,但是现在还只剩下中科大少年班这样一所。


       在美国也有类似这种大学的附属中学,这些中学就开设在这些大学的中间,中学的师资 全部都是大学的教授,出现高潮到低谷的类似情况在美国也有。在美国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就是让这些学生进入到大学学习,这样就是把他们从同龄的学习氛围中脱离出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对美国来说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在研究当中我接触到了熊晓东博士,接触到了熊晓东博士的一些关于英才教育的理念和 想法,觉得熊晓东博士进行的是一项很有开创性的工作。因此我就邀请熊晓东博士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参观和访学,以便让熊晓东博士来了解世界英才教育在进行一个什么样的研究。


       熊晓东博士提到的关于英才教育的四点问题,其实是存在各个国家,都有这样一个问题。 我将进行一个比较长的发言,从英才教育的历史,从中国2000多年前的孔子开始,一直到 目前为止。


       熊晓东博士的这个观点非常重要,我不得不打扰大家用这种比较长的报告。那么这个power point同样可以张贴在各大学校的网站上。那么我今天在这里做的这个讲座,将要把 2500年的英才教育诉说一遍,英才教育最早从中国开始,然后传到到了欧洲,又从欧洲到了美国,现在又重新回到了中国。


       希望我对熊博士的英才教育的评价和建议,能对中国的教育,以及美国的英才教育,都 能够带来帮助。我并非是一个完全中立的发表评论,因为我本人就对英才教育有很大的爱好和兴趣,所以我的观点是出于我对英才教育的几十年的研究。


       熊博士提到的关于英才教育的四个方面,存在于各个国家的英才教育当中,是非常重要 的四点。四点就是刚刚提到过的:


第一,就是关于英才教育实施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就是关于英才教育课程的设置和进行的指导; 


第三,是关于英才教育的师资准备;


第四,如何鉴别和选择英才学生。


      因为我是一名大学教师,是一名研究者,而不是一名政治家,所以我提的这些建议并没 有政治和政策这方面的倾向。


      熊博士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一个政治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是一个政策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数学教育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我,或者熊老师,或者任何在座的各位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要靠政府来解决的。


      每个国家都要来决定什么是对他们社会发展最有利的东西。当你决定一样东西是不是有 用的时候,你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最恰当的例子是关于2008年奥运会的 举办。为什么中国要花如此多的钱,几百亿美元举办奥运会,因为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一个美丽的城市,要让中国运动员在这样一个竞技的舞台上,来展示中国的一种形象。


       相比而言,数学啊代数啊几何啊看起来就不像游泳啊其他那些运动项目来的那么“重 要”。我们不需要建一个体育馆来给英才教育的学生教数学。我们需要英才教育的老师、场地、粉笔、PowerPoint就可以了。


       我们要说服我们的政府,美国的政府,英才教育的学生是我们国家的珍惜的资源,就如 同宝石那么珍贵。那么国家就要在这方面投入相对于其他教育而言更多这样的投资,这样就将会引发关于公平方面、关于机会均等方面一些诸多的问题的讨论。在中国甚至还会引发一个非常大的争论:这些英才的学生可能将来还会离开中国。


       同样问题如果放在美国,我们的美国的教育界也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最优秀 的学生走到中国了怎么办?近五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在美国的一些最好的教授、学者如果跑到别的国家的大学去教书了,怎么办。


        同样的问题都在困扰着中国啊、俄罗斯啊、美国啊。熊博士认为可行的是:培养自己的 数学教育的专家,让他们留在中国。就如同熊博士留在中国一样。


         在冷战期间在 1960--1963年期间,我在俄罗斯某一所学校进行访问的时候。从那个时 候,从访问哥洛莫夫十六中访问的时候,引发我对英才教育的兴趣和研究。


       俄罗斯的特殊学校的这个制度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成果。那个年龄段当中有75%的人后 来都成了数学教育家、数学家,他们都毕业于那所学校。非常不幸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如今大概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到了国外其他大学去教书了。很多的教授去了国外,更多得去了美国。哥大教育学院的教育系、就在我隔壁办公室的一位同事就是来自这所学校的校长。


      中国政府在决定要建立这样特殊的学校,培养这样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的时候,要注 意到这样的问题,让他们尽可能的留在中国进行这样教学,要关注到下一代数学家、数学教师是否能继续为中国服务而培养。


       接下来,让我来谈谈关于熊老师提到的第二点:就是关于英才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我们认为,同样也是熊博士认为的,关于这些特殊的课程的设置对于那些特殊学校、特 殊学生来说是必须的。更复杂的问题解决,和更复杂的几何运算,对这些英才学生是更适合的。我们所设立的英才教育课程的设置和结构在教育学院来说是比较适合的和正确的范本。苏联模式是主要在于问题的解决和解题思路的训练。


       我非常高兴非常乐意来到中国,和熊博士所在的上海未来路进修学院进行广泛的合作, 开展这种研讨活动,给中国的学校在英才教育方面给以指导。StuartWeinberg 教授在数学建模方面是非常有专长和特色的教授,我们都非常愿意来中国与大家进行研讨活动。


        我们经常在哥大教师学院举行这样的活动,讲一个专题,例如“问题解决”,例如“数 学建模”,一般这样的专题讲座,它的时间长度在一周到两周左右,都是在假期当中举行的。听课的对象是哥大的博士研究生,来自美国各大学的数学教育研究生,还有就是美国中学的数学教师们。在这些专题讲座中也有关于数学课程设置和数学教育方面的内容,但是比较少的。


        Alexander Karp教授在这个方面是专家,他编写英才教育的教科书,最近几年依然在为俄罗斯的英才教育学校编写相应的教科书。他为美国英才教育的学校也编写了教科书,已在出版发行。关于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的这些课程,我们都能够提供给中国的学生、中学教师。


       第三点是关于为英才教育配备相应的师资。 我们所具备的长处就是我们非常善于给英才教育的学校培养相应的师资。哥大教师学院是一个研究生学院,我们没有相应的学校可以提供给我们的老师来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因为斯蒂文森理科高中比较靠近哥大,所以我们经常可以把斯蒂文森理科高中的学生请来做一些相应的课堂实践活动。


      我们非常赞同熊博士提出的同步培养英才的师资和英才的学生的过程。因为这样能让进 行英才教育的老师更多接触英才的学生,让他们了解这些学生的特点,能够进行相应的教学。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模式,可惜哥大没有这样出色的象熊老师这样的老师,让我们有这个机会做这样一件事。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择和鉴别英才学生,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我不太认同熊晓东博士提出的这样给予每一个学生这样英才教育的机会。这样做就好比一个沙漏,让每一颗沙子在里面进行转悠,转悠到最后出来的只是一点点的成果,那么这个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那是唯一可以做的办法,因为熊博士是考虑到在众多的制约因素下,唯一可以采用 的方法。同时因为我们没有研究出一个标准可以测试或者来检测,怎么样的学生是英才教育的对象。


      昨天我访问了首都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师生进行了座谈,给我留下了非常非常深 刻的印象。


      我真的希望有这样一个帽子,可以戴上去以后就可以指示这个学生是数学理科方面的天 才学生,还是普通学生,或者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如果有的话就更好了。


       如果要解决如何鉴别英才学生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至少要有10篇这样的论文来阐述这 样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一起来合作关于这方面的论文的研究,你们这里出几个博士生,哥大也出几个博士生,一起来研究英才教育的问题,来撰写如何鉴别英才学生的论文。


王昕雄:


      谢谢Vogeli教授的重要发言。Vogeli教授说在他的powerpoint所提到的内容这个发言 中都提到了,有些没有提到的在这个发言里面他也提到了,大家还可以在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网站上面,获得相关的英才教育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们进入会议议程的第二阶段,自由讨论阶段。首先请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 博士生导师温儒敏教授发言。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英才教育这个词,我们在桌面上,在会议上都在进行研究。实际上,很多学校对好的,一些优秀的学生都在进行特殊的教育,只是还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没有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认真的探讨,我觉得熊老师能这样做很感人,也做的很好。


       当然,看了熊晓东老师的书之后,像熊老师这样有理想、有激情,肯干实事的老师,现 在不是很多了。现在会教书的老师很多,从考虑教育思想的角度来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的老师并不是很多,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向熊老师学习。


       刚才陈学飞老师提的一个看法,我有点不同的意见,我觉得我们中国社会那么大,如果 我们都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然后全社会都来关注我们的事情,这个是不可能的。


       至于英才教育,我觉得熊老师提的四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关于课程谁来拍板,那么 你校长就可以来拍板,因为你们有这个条件。关于课改,上海还未进入,北京已经进入了高中的课改。初中的课改已经搞完了,现在是高中中间阶段,是最艰难的,恰好现在课改学北欧、学外国,它一个课程,基础课程1.25学年搞必修,省下的1.75学年搞选修。是跟现在 的应试教育拉开一定距离的,事实上现在的课改速度是比较快的,在全国还很难推开,但是(从你递交的论文内容来看)在南模你们早就推开了。


      现在在未来路进修学校你们完全可以放手去做,我觉得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因为你们 有这个条件,学生的情况,老师的情况,加上你熊晓东的理想,是完全可以做到。也不要期待国家,或者上海市政府,给你们多大多大的支持,有支持当然最好,不一定的,不可能的。现在政府教育走入了困境,政府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的公平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要出现大麻烦了。


      就说我们北京大学吧,在我们那个上学的时代,真正的贫寒子弟占多大比重,占30% 多,现在呢,能占多少。现在教育平等问题,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普遍的问题。


      对于熊老师,我很感动。我觉得你可以放开手脚来做,课改或许上海明年就要进入,那 么就要利用这个机会,做好课程的设置,可以跟高校结合。


       第二点,在座有很多教育专家,我想提个问题,我一直在困惑。课改现在进入了非常艰 难的阶段,教育部是很认真的,但是下面都是阳奉阴违的,很多学校并不是那么做。学校经常有它的直接考虑,有它的苦衷。我就一直在想,这减轻学生负担,主张素质教育,但为什么做起来那么难。我看到一篇文章,讲了这么一个资料,从1951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教育有关部门发出8个文件,要减轻学生负担,这还是文革之前的。文革之后说减负,不知道多少次了,现在学生的负担有没有减少,非但没有减少,而是越来越严重。就说初中,北京已经做了课改了,但是实际上有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没有。为什么?为什么减轻不了?可能学校里面出现的问题,不光是学校的问题,所以我们搞教育的,不要总是怪应试教育,把应试教育当作一个靶子,把自己的愤慨都往上面宣泄。


        在教育部开会,我是最后一个发言的,我说,改革是要推进的,但也要考虑实际问题。 比如你是局长,今年你有个孩子是在高三,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这就是老百姓的问题了,你怎么处理?


        所以我认为,教育改革是非常顽固,非常难,它不像其他问题。如果教育是很好改革的 话,那么就不存在哈佛大学了。现在地球上,寿命最长的单位就是学校,你看看200年、300年、600 年。为什么呢?因为教育有它的稳定性。有时候我们不要太动它的根基,某些组成对教育是必要的。


       所以我认为,教改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情况比较难,我们头脑应该冷静点。应该像熊 老师这样,他能够就他所在的教育环境,在他的学校里面认真探讨英才教育的问题,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我也很期待能够了解你们的经验,向你们学习。


 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作家):


       我对“英才”这个概念本身的兴趣倒不是特别大,让我更感动是熊老师他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那种认真和对学生的关心,我非常非常感动。


      刚才我和温儒敏老师讲中国像这样的老师已经很少了。能和同学保持那么一种密切的关 系,同学在谈起这个老师的时候充满深情。现在这样的老师已经很少了,中学里很少,大学里也很少!过去是有的,现在很少了。英才教育对于南模这样的学校,南模的教育本身就是英才教育。因为你这里所有的学生都是满分考到你这里来的,不是英才也是英才了。


       那么对于“英才”本身的概念我也是有疑惑的,因为我也不能确定究竟什么是“英才”。 我还有一个想法,我是从小学初中一路过来,我是我们班上一个智商很差的学生。我一直不认为我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有很多很多孩子都比我聪明!我经常考试不及格,但是后来经过咱们的笔试,10年、20年,我肯定是把他们压掉了,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英才”这 个事情真的是很难说,“英才”是不是就是指那些智商高的人?这个让我想到了一句名言:性格比才能更重要。


        其实熊老师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他认识的那些小孩的智商高,而是他把性格的培养,等 等重要因素也放在了这个过程中去培养,这可能是更重要的。因为,我昨天还看到更感动的声音是熊老师对那些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的教育是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的,严重在什么地方,主要是教育纬度的单一化。其实现在中小学的教育就是完成一个知识的教育。我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年时间大概跑了100多个中学。许多中小学的前面都有一个大的横幅,上面写着“知识就是力量”。我对这句话表示质疑,我说:这句话没错,但别忘了除了知识以外,还有很多纬度是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比如说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里是没有的,我本人认为审美教育的纬度绝对不比知识教育的纬度弱。我认为这个纬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反过来,知识也许可能成为野蛮的力量。


         我再举一个小例子,去年我去德国去参加在德国柏林的第六届国际文化节,中国就我一 位作家参加。然后我去了一个中学,这个中学把我的一部长篇小说翻译成德文,让学生在预读。那书叫《炒房子》,《炒房子》的第一章写的是一个秃顶的老孩子,一个秃子。然后我就去做讲座,讲座的时候有一个大桌子,桌上放满了五颜六色的东西,我开始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一个圆溜溜的东西,上面堆满了面鲜花、金色的头发、还有树叶和蝴蝶结。当时我进去的时候完全被那些颜色震撼了,然后我就问老师这一桌子东西放的是什么。那个老师说你猜一猜,我说我不知道。他说这个就是你的长篇小说《炒房子》里的那个丑陋的男主角的脑袋,我们做了一个活动,和小孩子讲:这个秃子很难看,我们来打扮他,让他变成世界上最美丽的一个脑袋。然后那些小孩子就开始做了,作了50多个脑袋,开始打扮装饰这些脑袋。 他们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是皇冠,有的是树叶,金色的头发,上面堆满了鲜花,反正各种各样的都有。


       然后我拍了很多照片,当时我就在想,中国的语文老师,他能不能有这样一个创意,会 不会想到这样的问题。后来我在想,这样的一个事情可能只会出现在德国,或者其他一些国家。那些国家她有一个语境,就是对小孩的教育除了知识教育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教育,包括审美教育。而我们是没有的,根本没有的。


       我以为50年的教育给中国的一个个巨大损失就是审美教育的缺失。我们只是完成一个 简单的知识的灌输,这个缺失带来的问题真的非常非常的大。我去年跑过江苏浙江非常富裕的农村,这些农民钱很多,他们盖了一座一座的楼,盖这些房子要很多钱的。每次走到那个地方的时候,我一点点都没有为他们感到庆幸的感觉,我感到非常的悲哀。他们用那么多的钱盖那么丑陋的房子,那个房子的位置不对,形状不对,颜色不对,什么地方都不对。


        本来一个红砖就很好看,他有钱,在外面糊了一层水泥表示我很有钱,糊了一层水泥还 不够,用油漆涂一层颜色,这还不够还要在上面贴瓷砖,贴瓷砖,你贴一些好看的颜色也罢了,但他用那种白色长条的。这种白长条的瓷砖已经成为中国大大小小城市、街头的厕所的墙上贴的装饰,走在那里,你都觉得那是一座座被放大的厕所。


        整个一个国家,一说我们现在数学也上去了,物理也上去了,但是整个国家不管你走到 哪里,看到的都是一个缺少审美、缺少情调的一个地方。我在浙江走到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中间有一条大路,路的两边都是一些老房子--这是一个新兴起的小镇--这个小镇过去,古人留下来的房子还都在老地方,你怎么看都是觉得它是个合理的。天人合一,什么东西他都有。但是那些发达起来的地方的农民盖的房子上面按一个大葫芦,远看像一个清真寺,不知是什么意思。


       所以,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和我们的教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当年蔡元培任民国第一 任教育总长的时候,他提出来教育不是只有德、智、体,还有两道纬度的教育,一个是世界观的教育,一个是审美教育。


       后来这两个纬度的教育都没有了,审美的教育勉勉强强地留下来,就慢慢演变成中小学 的音乐课和美术课,这就是审美教育。蔡元培当时的思想是把审美教育贯彻到所有的学科教学当中。


       你教物理的、化学的、体育的,都应该贯彻审美教育,他是这样的一种教育,但现在都 没有了。美的力量决不亚于知识的力量,也决不亚于思想的力量。


       我经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他不想活了他想念死,然后你说给他做思想教育,中国 人非常习惯地做思想工作,他特别相信思想的力量,团支部做、党支部做、做来做去这个人还是要死。我经常在发言中举这个例子,开个玩笑说假如一天这个人把门打开了,这一天阳光灿烂,天气特别晴朗,这个想自杀的人心情也许会好一点。如果不够我们再给他一个力量,打开门的时候对面有一座山,这座山草色青青,他的心情会更好。我们再假设,这个时候从山头走下一个小女孩来,两眼目光单纯、天真无邪,他眼前整个就是一幅画。也许,我说这是“也许”,也不一定他就会放弃自杀的念头,也许,他就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假如这个事情真的发生了,我想问这是知识的力量吗,这些思想的力量吗?不是,都不是,这是美的力量。


      如果说这都不存在。那我再举个例子。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间有一个经典的 场面就是主人公安德烈受伤躺在战场上,当时的心情是四个字“万念俱灰”,不想活了。因为俄国被法国占领了,他是家破人亡,爱情也没有了,只想死。


      这个时候是什么东西拯救了他,是什么东西让他活着下去?那么我告诉大家,既不是祖国的概念,也不是民族的概念,更不是什么政治制度的概念,是什么,是俄罗斯的天空、森林、草原和河流,用我们的庄子所讲的“天地的大美”,是这个力量救了他。


      但是所有这些概念在我们的教育里都是没有的。所以熊老师的这个研究让我更感兴趣的, 不是简单的数学公式,他对那些学生的那么一种细致入微的对思想的、审美的、品格的灌输可能是让我更感兴趣的。


       因为这个社会需要那些智商很高的人,更需要那些各种纬度都非常平衡的人,各种纬度 都具有的人。这个可能是更重要的。所以说,学校到底是培养那些智商高的人,还是培养那些包括高智商,又有另外一些纬度较弱的那种人,我想可能应该更应该是后者。可能我对“英才”的概念可能是这么一个东西,简单来讲,这个人他应该有各种纬度所组成个人。


       再说一个小小的事情,有一次我去一个高中,我为了强调“情调对一个人的作用”,情 调属于审美范畴。然后我就跟一个高中生开玩笑,我说你们已经到了高中,已经开始谈恋爱了,马上要开始找老婆了,我说你们不要找,你们就专心学习,这个事情包在我身上,我来帮你找。我手头有两个女孩儿,你来选。一个女孩儿她很有是思想,而且这个思想还很深刻,深刻到什么程度呢,锐利,但是这个女孩儿不怎么有情调。另外的一个女孩儿思想就是我们一般人的思想,但是她是一个非常有情调的女孩儿。我说你们选择哪一个。所有男孩儿几乎异口同声都说“我们选择第二个”。我说对,选择第二个,选择第一个你就是天字第一大傻瓜。我用那几个事情刺激的告诉他们,世界上除了思想,还有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纬度,比如说审美。我所理解的“英才”应该是这样的。


程郁缀(北京大学社科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于刚才Vogeli教授所讲的,他谈到2500年,他肯定是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00年,《论语》中有一句话:人生有三乐,天降英才而教育之。”英才”的概念最早是从这儿开始的。   


       我谈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我认为英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普通教育、公民教育也是 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并行不悖,不应该非此即彼,刚才学飞老师说得非常好。


       第二观点是,我认为英才教育最主要的还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当然有“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这些教育,但是,并不是在中国就是热爱祖国,这个概念要放大一些。我在美国照常可以热爱祖国。这是一,第二我还有一个观点,我的思想观念更超前,我认为一个人为整个人类做出贡献是更高的素质。所以我对于中国的国宝流落到法国巴黎、美国,我一点也不痛心疾首,只要他保存好了,这是全人类的遗产,全人类共同来享受的遗产。只要家里有常有的就行了,能看就行了。所以说我认为“英才教育”中素质很重要,素质的概念应该是更大的概念。


      第三是,熊老师这么多年来关于“英才教育”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英才教育”从 小抓起,这个路子是非常对的,所以我希望他的“英才教育”事业能够蓬勃发展,也祝愿“英才教育”就像他的一本书所说的“太阳从这里升起”,这个太阳每天都是一个鲜红的太阳,每天都是一个新鲜的太阳,希望他的事业也是能够每天不断地前进和更新。我就说这些。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英才教育”的思想在中国是源远流长的,大概在孟子的时候就提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一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二乐”就是“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然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我想孟子是中国最早提出“英才教育”主张的人。然后哲学家朱熹,在解读《孟子》的时候,第三句话得时候,讲“尽得民为之材所乐其者,教而养之;则是道之禅,得之则重,而天下后世将无不被及泽矣。圣人之心所愿者,莫大于此。今既得之,乐为何如哉。”我想朱熹对孟子提出的“英才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进行了一个充分的说明。明确地把“英才教育”看作是圣人之功,我认为这恐怕是“英才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


        进入近代以后,为了“救国救民,富国富民”的需要,古老的“英才教育”主张在新的 教育体系内发育成为“精英主义”教育主张。今天,尽管“精英主义”的教育主张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体系里面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由于“民本”政治思想的复苏,后现代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大众主义”的教育主张开始产生并逐渐影响教育观念、制度和实践。中国的教育总体上目前我认为处于“追求科研成就以满足大众需要”的十字路口,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来召开这样一个研讨会,是非常有意义的。


      下面我谈谈对熊晓东先生关于“英才教育”的几点认识。熊先生是一个善于思考,并且 勇于思考的实践者。在他的长期教学生涯里,形成了他对于英才教育的一些主张,从他出版的主要论著,以及有关的宣传资料来看,熊晓东先生的“英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五个命题。


       第一,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并且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数学和理科具有优势;


       第二,这种优势的发挥依赖于对场独立性认知风格和内向性格缺陷的教育干预,干预的主要措施是培养健全人格。


       第三,健全人格的培育,以个性社会化的理论为指导。 


      第四,“英才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第一位。第五,“英才教育”是为大众服务的。


      这五个命题以生动的形式贯穿于熊晓东先生“英才教育”试验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阶 段,大致构成了“英才教育”初步的思想体系,在我看来这五个命题是有层次的,第一个命题描述了“英才教育”的心理学基础;第二个命题揭示了英才教育的教育学基础,提出了一系列的“英才教育”的具体策略;第三个命题从更加宽广的社会学视角,回答了“英才教育”的社会学基础;第四和第五个命题触及到“英才教育”的价值学基础。这样看来,熊先生的“英才教育”思想确实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体系化的特点,有自己一些独到的认识和鲜明的主张,是为不易、难能可贵的、颇有新意的。


      下面我想对熊先生的"英才教育"思想做几点评论,我想严肃地提出评论是学术贡献的一 部分,评论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评论者的素养,还取决于评论者对评论材料的熟悉情况。我自己呢,不是搞“英才教育”的,是搞教育哲学的。我对熊先生的一些文献的阅读在一个短时间里面完成的,所以评论的可能还不到位,所以可能我的评论不客观、也不准确,请熊先生姑妄听之。


      第一个我觉得在这个概念方面有一些不太清晰的地方。熊先生的英才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是心理学领域里面的“场认知”和“场独立的认知风格”理论,我在阅读文献的时候我有一个感受,我发现熊先生把心理学意义上的场独立性和场依赖性,和社会交往层面上的独立和依赖有直接认同的一个倾向。认为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人在学习生活中也是自主性比较强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是个性比较强的人。我觉得这些方面在概念上恐怕我们还要进一步理清,用简单的认同恐怕还存在一些逻辑上的缺陷。


         第二个,从熊先生的实验中,似乎已建立了一个研究框架,这就是水平的认知风格和垂 直的性格倾向,一个是场独立、一个是场依赖,一个是外向、一个是内向。在熊先生的试验过程里面,我个人发现,熊先生报告最多的性格内向的却具有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对于其他三个象限的,性格类型和认知风格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缺乏报告。至少在我看来报告的是很不够的。这样就影响到我们研究的科学性。你只观察了这一类学生他们具有学习数学和科学的优势;其他的我想我们没有听到报告,也就没有比较。


         再一个方面,我觉得熊先生认为这个场独立性却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他们的认知缺陷和 性格缺陷。要使他们学习数学和科学的优势转化为成就,那么就需要进行教育的干预。于是熊先生提出的个性社会化理论、理想教育、行为规范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这些干预措施绝大部分是落在规范领域或者价值领域。那么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纬度就是价值纬度。所以在那些取得良好数学成绩的学生的教育过程里面,究竟是哪一个因素起作用?是性格因素、是认知风格、还是我们的价值教育起了的作用,或是这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协同作用?我想我们在科学的意义上说,我们回答的是很不够的。举个例子说,如果我们对那些性格外向却具有场依赖性的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会不会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所以我觉得我们对这方面研究是不够的,而且熊先生对许多研究结果的解释,我觉得经验的成分多于科学的成分。比如说,同一个教师所指导的具有场独立性的学生为什么数学成绩比较好。熊先生是这样解释的,他在这里有这样的一段话:性格内向的学生爱安静,喜欢独自解答题目,不喜欢寻求刺激,不喜欢交际,思考问题很专一,对感情一类的事情很少考虑,所以他们能够一头扎进数学,数学成绩能突飞猛进。我觉得这样的解释更多的是对经验的描述,而不是科学的结论,这里涉及到很多的因素.“性格内向的学生爱静,这是生活态度;“爱独自解题”这是学习的方式;“不喜欢寻求刺激”不知道它的所指;“不喜欢交际,思考问题很专一,对感情一类的事情很少考虑”大概是不受早恋的影响和制约。我觉得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性格内向的却具有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学生的为什么数学学习成绩好”,我觉得这只是简单的经验的描述,不是一个科学的结论。


       但是在这里面我有一个看法,熊先生在试验当中提出:“英才教育要坚持爱国主义教育”, “英才教育是大众的”的主张我是非常赞同的。不过我认为这种英才教育的价值观念也需要做系统的说明。第一点,对“爱国主义”要做出具体说明。防止“爱国主义”蜕化为狭隘的“国家主义”,漠视其他国家人民福祉和整个人类的利益。我觉得这一点我们不要狭隘。我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价值观上是比较狭隘的,过于强调爱国主义。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的问题有那么多,我想我们英才不仅仅是一个建设国家的英才,还应该为整个人类问题的解决来努力学学习。这一点上我觉得是很不够的。


       第二点我觉得,什么东西能够成为一个英才,他矢志不渝地在一个科学领域里努力的最 强大的动力,我不认为是政治的忠诚,可能解决眼前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科学问题的时候,政治的忠诚是管用的;但在真正解决人类所面临未知领域的问题,我觉得政治的忠诚是绝对不够的。我个人认为,英才教育中强调对国家的忠诚不能代替对科学事业本身的忠诚的,对英才教育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第三点我认为要从大众主义的诅咒中解脱出来,要意识到精英教育独立的价值,我同意 刚才几位老师的看法。我认为精英教育在道德上并不是可诅咒的,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精英,我们从精英们创造性的工作里面、出色的工作里面所获得的利益,远远高于我们从其他社会青年所获得的利益。说白了,整个社会和人类都应该感谢历史上那些精英人物。这一点是毫无意义的,用不着去辩护说:我们搞精英教育我们是要为大众服务的。在这一点上我是这个看法。再一点是真正的精英他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点上我是赞同的。他们不应该是为他们自己而生,他们应该为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而努力,他们应该成为人类基础价值和社会主流价值模范得实践者和辩护者,而不是成为一小撮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唯利是图、颐气指使、花天酒地的家伙。


       我觉得现在我们中国,一不是精英太多了而是精英太少了;二是我们的“精英”太不像 “精英”。看看我们的政治精英、文化精英、学术精英有多少的承担意识,有多少的责任意识、模范意识。我觉得精英就应该成为百姓的模范,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他们做了什么事情?他们是我们社会风气败坏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最后呢,我想祝熊先生的英才教育思想不断发展,也想祝各位朋友也包括美国朋友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谢谢。


 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教育学专家):


       我接着谈两点,今天这个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个是“英才教育”的培养问题。我正好看到这本书上说国外教育项目主要在于创新,我们也是把它定位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用超常规的方法怎样来培养出一批我们国家极需要高素质人才。但是我同意石院长说的,不是现在的英才太少,主要是高质量的、高素质的人才太少。所以今天我就把它作为一个标题“英才教育的培养”。


       第二点,今天我们很好地学习和理解了熊先生的英才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思想的问题。这一点我有一个想法,最近为了这个创新教育,我拜访了北大的闵维方老师、南开中学的康校长、巴敬民校长,这都是我们国家评的“十大教育家”。但是我觉得我们的高等学校没有读懂他们,我拜访了20几个校长,被评为“教育家”的校长,他们的实践经验非常非常丰 富,但是怎样能够把这个实践经验把它定到一个理性这样的层面上,带有普及性的。


      我们国家的教育理论非常活跃、也非常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到底怎么认识, 所以我无论多忙,我都要挤时间来看看熊老师这个事情,我觉得要好好把他的经验上升起来,来做总结。这个真的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国家在这个上面把个别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为国家的教育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点,我觉得熊老师重点是搞数学的改革。中国的数学改革我拜访过北大的教授,中国的基础数学教学在国际上居前列,拿金牌、银牌、铜牌。但是第一流的数学家不是数学教师,他谈了许多关于数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的。比如说,在数学教学中孩子们是怎样学习和认知怎样发展的,而且是真实的发展而不是虚假的发展。当前的应试教育,我查过北京市的13所示范高中,高中现在就是大量地做题,少到7套多到12套,就是大量地做题,去应付那个题型。


      中国的一种传统的数学的教学进程的模式是“小步子前进,减少坡度和难度。”这个要 不要好好地突破一下,从课程、教材,到它的策略和方法,就针对数学味道的他的一套数学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这些都要重新加以思考。


       所以说熊先生教学本身他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以内,在南洋模范中学九七届高三(四) 班的成绩真的是非常非常可观的。但是反过来要好好地加以总结,在数学的教学方面可能能够提供给我们经验,我也希望熊老师在数学教学本身这个领域有重大的理论基础之上再做一些更进一步的概括。


      所以今天先是探讨了一条“怎么来很好地来做好数学教学的改革”一些非常宝贵的教学经验,所以今天这个会议在这三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是会议的重要意义。


       第二点,我提几点建议。我非常赞赏我们的石院长所提到的我们不是搞政治评论的,而是搞学术性的评论,是为了学科的发展。他提出的我都非常同意。我的建议是:数学是怎么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论的问题。不要把它仅仅定位在一个认知的层面,不要是仅仅认知特点的层面。所以要重新认识你自己,我感觉要把这些理论再做一个重新的认识,我们来认识你,你自己也要重新认识你自己。写得那么好,就是学校培养了那么多杰出的人才,而且讲得非常非常好。但反过来,像类似这样的问题,“数学教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论是怎样渗透”这一点。


     “爱国主义不完全等同于价值观,数学教学当中在培养这样的精英的时候采用什么样的价值观的教育”,可能还要再探讨。还有关于数学教学的进程设计的问题,数学教学的策略问题等等。还有,比如说“在纠正认知缺陷”在一百二十九页,“纠正个性特点”在一百三十一页。你谈的是,你的理论的定位是很高的,定位的先进的理论意识和思想,高中阶段最好不要我来纠正你什么,而是引导高中学生们自己来纠正,自己来自主学习。在总结的时候呢,就这几个“纠正”我大量做了“纠正”的工作。当然这只是提了个建议,当然更主要还是希望你能够,我衷心祝愿熊先生在基础教育的改革当中,特别是在高中阶段,非常非常难的一个、谁都不敢碰的这样一个领域里面能做出更好的成就,把你的思想和理论能够成为我们国家的教育思想和财富,非常感谢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张景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觉得我也接触过一些数学教师,很多优秀的数学教师,他们实际上在教一些学生,这些学生我们也可以看作是英才学生,比如说,在北京的一些重点中学实验班老师他们做得非常出色,每一次接触他们我都觉得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但是接触了熊老师以后,我感觉他们每个人都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老师针对自己的学生,他是创建了一门适合自己学生的数学教学课程;有的老师很注重在情感方面对学生的培养,通过对情感的培养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数学浓厚的兴趣。


       熊老师的教育特点,我觉得首先它以一种非常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从良好人格 的培养上面入手,我想这是我所有接触下来的教优秀学生的数学老师当中还没有见过的。


      有一次我在读熊老师的博士论文的时候,我觉得他在这方面采取一个很科学的态度对学 生从人格的角度上来进行研究,我觉得这是很值得倡导的一点。


      第二点,刚才有些专家谈到了现在我们国家是不太重视英才教育,我倒是觉得事情有一 点反过来,在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是说不管你是不是英才我们都以英才教育的方式来教育你,就是说我的学生他不一定都能入大学,但是都是以入大学的标准来教学生。可能你实实在在的只能是上什么级别的大学,但都是按北大清华的一种标准来压学生,实际上是把大众的学生按英才方向来培养,这种现象我觉得是比较严重的。


     熊老师说的恰好是把这个事情给反过来,他虽然教的都是英才的学生,但是他首先注重 了这些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作为一个对国家对集体有责任感的人来培养,我觉得是把这个事情有一点反过来做了,这一点我是非常赞赏的。再有一点是刚才裴老师提到的,实际上可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熊老师的这两本书,一个就是他的《教育手记》,一个就是他的一些教育论文集,和熊老师的研究成果相配套的还有这么几本,和数学教育方面的培训,针对自己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做的数学教学本身的教学探讨。我是很希望熊老师在偏注于数学学科教育方面,在这方面能够把这些自己的这些教育不是仅仅停留在,比如说《高中复习100 讲》或是一些习题上,把自己的数学教育方面的思想能够再有一个比较系统地梳理,我想可能会更好一些。


 Stuart Weinberg(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教育系教授、博士):


        我将对于英才教育给一些建议根据我在史蒂文森理科高中所进行的一些活动。


       在史蒂文森理科高中大概有三千的学生,学生应该都是通过考核才能进入的。我也认为 这所学校当中班级人数的规模可能过大,那么我们就无法集中精力在英才教育和英才学生的培养上,没办法实施更有针对性的英才教育。


       我们数学系下面有所属的数学教育年级,有计算机为背景的研究性的课程,有数学竞赛 的小组,大概有几百人的规模,师生们都在小组活动当中进行相互交流和相互的学习。


      大家去纽约访问的话,可以到史蒂文森理科高中去访问,欢迎大家。虽然我现在在哥大 工作,但和史蒂文森理科高中保持着良好的联系,所以,如果我们去史蒂文森理科高中参观,进课堂听课、和教师进行座谈,和学生进行交谈都是没有问题的,我会帮助你们安排。


      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中国可能没有。哥伦比亚学院的一些教授,博士的毕业生他 们将来工作的单位就是在一所高中进行教学,他现在的两个哥大的博士学生就是在史蒂文森理科高中这样的高中进行教学。甚至是还有一些学生到北达州这样的理科高中。美国许多著名中学里面所有的教师都是博士毕业的教师。而且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是,他们在理科高中教学的教师可以回到大学进行教学,可以来回自由的穿梭于高中和大学之间进行教学。在中国是不可能的。


 Vogeli


      熊晓东先生做到了这一点。


熊晓东:


       我每次去纽约我每次都要去看看史蒂文森理科高中,这个高中的教师就建议我,每年或 是几年就一定要到这个学校来看看,因为她是美国的英才教育的一个缩影。所以我10年来 几乎是每次去都是要到这个学校去看一看。这个学校是纽约州出资来建造的,学校非常漂亮,因为她在曼哈顿,所以她的地方很小, 都是在一栋楼房里,连音乐厅、运动场、篮球场、游泳馆都是在楼里面的。


      这里面的学生毕业了以后很多人都到哥大去念大学。它几乎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附中。 因为她就在曼哈顿,是个附中,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学生到这个高中去担任老师是很正常的。他们这个学校里面的数学教师、理科教师的平均学历水准都是博士的学历。然后这个学校的老师也可以随时到哥大任教。就像这位老师一样,他是这个学校数学系主任,现在回到哥伦比亚大学做数学教授,其实他的水平是大学的一个教授的水平,只是在中学里面去工作,而且他在中学里面一边教学,一边不断地写论文。


      在史蒂文森理科高中我看到我们国家的中科院的一位数学研究员,我问他,他说他在这里数学系教书,数学知识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学生都是很有思想的,在这所中学工作挑战性很厉害的。那些学生经常来问一些很难的问题,很难应付,所以他在这里工作非常勤奋,工作很具有挑战性。这是我们中科院的一个数学研究员在那边工作的体会。


王昕雄:


下面请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孔庆东教授发言。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


      我听说过熊老师的名字,他的那本书,他的那本《英才教育在中国――熊晓东教育论文选集》。


     最近几年我也关注教育问题。教育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本身是很专业的一门学科研究, 同时他又涉及到大众,涉及到全社会。大家可以关注到今天来开会的有4个都是北大中文系的坐在这里,大家有没有注意近10年来全国的中文系的一些老师和学者不约而同地、事先没有商量过,忽然都关注起教育来,当然我们不是学教育学出身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石老师所讲的经验不足,那么这也说明教育在中国可能出问题,直觉上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


       为什么搞文学的人搞汉语的人都来关注教育问题,现在参加我国教育改革的,包括高考 改革的,都是一些搞人文科学的人。当然我也用我的专业设想,有我的专业目光来关注教育,这都在这里不谈。虽然我很愿意在各种场合多来听听教育实践活动,我每年也说起来去了好多中小学大学,名义上是他们请我去作报告,我是趁机多了解实践情况,我自己也做过三年的中学老师,我一直和全国最广泛的学生保持联系,从大学生到小学生,跟中学老师都保持联系。我认识数以百计的中学老师,很注意教育这个事情。


       从熊老师这个英才教育在中国的事情上,我浮想联翩想了很多的事情,我就我感兴趣的点来讲一讲。


      第一个,是这个英才教育和我们一般强调的这个普通教育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从教 育的大局着眼,这个两者不能分离,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就从孔子那个时候开始,孔子他一方面强调“有教无类”,同时又有“因材施教”。孔子说你只要交十方牛肉干,你就可以到我们这里来学习,谁来我就教你,对孔子来说是个很基本的要求,这是个礼节性的要求,过年过节总要给老师送点礼吧。他真的实施的是大众教育,同时大众进了门之后,他是分门别类的,同样一件事,他对子路和子贡讲的完全是两回事。子路的智商可能没有子贡那么高,给子路讲了一套,给子贡就讲的很高深。孔子一个人教很多班,不同班他的水平是不同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很深远的。


      中国古代是这样,我看现在很多强大的发达的国家也是这样,以美国为例。他大众教育可能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同时他有自己的精英教育,只有把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保持大国教育的强势。中国由于100多年以来特殊的历史背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又经历了特殊的 100 多年,每个阶段要完成不同的教育任务。首先,为了要救亡图存,就需要普及教育,现在就是要做这个工作。但是普及教育恰恰是由陈独秀、鲁迅这一帮精英所来推动的,你有了精英这个普及才能成功,这个庸才是搞不好普及教育的。普及教育这件事情必须是由英才来做,真是有这些英才,在他们几十年教育之后,我们新中国有大批的科学家,其实是解放之初就有了,像钱学森这代人,包括很多我们现在的院士,是解放前打的基础,所以在那个时候两者融合的很好。


       在这之后,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普及,扫盲运动是全世界为之瞩目的,这么大的国 家80%多的文盲,让这80%的人都识字,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在这里我们过多了说现在的好,可能过多的否定了历史,否定了毛泽东时代,我觉得我们要实事求是的承认,教育有很大的公信力。而现在的中国,我觉得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当世状态要保持一种批评的状态。当下有很多成就,当下中国也有两点都不足,既没有做到“有教无类”,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教育的门槛太高,刚刚温老师讲了,过去的清华、北大是有很多的贫寒子弟,现在 贫寒子弟越来越难经过一道又一道的门槛才能进入清华、北大,你要上多少学,用多少钱把这个堆出来,越讲素质教育,这个门槛就是越高。


      素质教育就意味着证书,小提琴多少级,钢琴多少级,现在北大招艺术特长生都不用钢 琴十级了的,和普通学生一样,因为钢琴十级的 100多个,完全可以组成一个乐队,这个门 槛越来越高。还有进来之后,正如张老师讲的,不能“因材施教”,进来北大的人,从全国范围来讲是英才了,可是你到北大来看了,大家都听着,北大的老师都不认为你是英才,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北大没有对这些学生因材施教。所以中国现在的教育,是两个方面都缺乏。


       我们的教育现在只有在一个领域突出了英才教育,就是体育领域,为了奥运大会,奥运 教练为了去拿金牌,为了有突出成绩保持前列,花了无数的钱。我觉得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提高,不能只看拿不拿得到金牌,我要看我们老百姓身体怎么样。我们过去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最后要落实到增强人民体质上。过去从来没有说,发展体育运动,就拿金牌、银牌,而现在就是要拿金牌、银牌,在这两个方面都做的不够的情况下,我们不要顾及两方面都要做好。一方面,以希望工程为标志的普及教育要继续努力,两会代表经常提这个,我们不说了;另一方面,我们英才教育做的很不好,以我们北大中文系来说,我经常跟温老师、曹老师说,我们北大中文系到底要培养什么人才,我们的学生让他们走到社会上,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做一个记者或是给领导当一个秘书,或者到哪里当一个编辑,就完成本质工作,就完了。怎么辨别你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就好像是古董专家,随便给他一个陶器,他就这样一看,一眼就看出这个是汉朝的,没错,你必须做到这个水平,人家才认你。


        我们可能没有做到英才教育的这个功能,人家千辛万苦考到你这里来了,出去之后没有 多大变化,这是我想到的第一问题,英才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关系是相互辩证、依存的,所以我们每个方面都要做好,不要激情激动。第二就是我注意到,熊老师,他是一个数学老师,他的英才教育是跟他的专业结合起来的,由熊老师,我想到北京有个著名的数学老师叫


      孙维刚,已经去逝了。数学老师,也包括我的实践,我的经历,我回忆我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这个数学老师,我印象最深的是语文老师,其次是数学老师。我发现数学这个东西好像是个纯科学,但数学老师往往是很有激情的,数学老师往往是很出类拔萃的人,他们往往很注意学生的情感啊,人格啊这些问题。我有幸在北大,给北大数学学院的学生上过课,我给他们上大学语文课,因为我们中文系,担任其他学院的公共课。我非常喜欢跟北大数学学院的学生上课,我发现这真是一批高智商、高素质的学生,因为他们好多都是拿了块奥赛金牌来的学生嘛,我一看真是不一样。特别是大一的学生,比如我给他们讲诗歌,讲散文,讲完了课,一节课还剩下15分钟,我让你们每人写一首小诗,交上来我一看,我说,比中文系写的好。就是一年级跟一年级学生比,数学学院的学生在文学方面要超过中文系的,我说中文系的学生要到三年级才能超过你们,我要培养他们两年多才能超过你们,这说明数学学院的学生,他确实很厉害。


        那么我想跟这门学科有关系,数学对其他的知识是有辐射性的,我们应该,像高考数学 语文还要占150分呢,还要这个分数再多一点,这个多他是有道理的,学科和学科之间肯定不能等量替换的,他有核心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在教育这个方面一定要抓核心知识,我们这个20多年来的教育啊,不太注意基础学科,太注意被市场所带动,太急功近利,有些学校不负责的,要求学生在本科时代就出去创业。一个同学开一个什么什么公司,是他可以赚钱,而且很快可以赚钱,但是你可能把他的一辈子都毁了,他可能成为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才,就被你这样彻底的毁掉了。就几个程序抄来抄去,几个人就这样创业了,你这个创的是小业,不可能出现邓稼先这样的人才。


       我觉得我们现在要重视基础学科,从基础学科里面培养既专又全的人才。这个是我考虑 到英才教育跟专业有关,可能不是每个学科的老师都能这样做,我觉得像语文、数学这样的学科,这样的老师也有条件,学科本身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是可以这样做的。


       可能大家都很关注,熊老师这个英才教育与人格培养结合起来的问题,这个可能是在教育领域更有普及性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我也很感兴趣的,每个人他都不是天生的全才,但是有一种教育理念,他说每个人都是英才。那到底是不是每个人,科学上可能没法证明,但是我觉得要注意发现每个人英才的那一面,注意每个人英才的那一面。


      我们老去讲钱仲书啊,吴晗啊,考清华大学,一个考了0分,一个考了15分。但是后 来都是大知识分子,但是我是这样想的,他数学没考好不等于他没有数学思维,我看钱仲书是最会算计的一个人,他尽管数学没考好是因为他没有做过题,没有做过复习题,自然不会考试,不等于他脑子里面没有数学概念。你看毛泽东数学也不好,但是你看他打仗算的多么精确,所以我觉得每个人要注意发现他英才的那一面,发现英才那一面就可以扬长补短,甚至扬长避短。


      而发现这一面,我看熊老师的数学理论里面提到,兴趣很重要,兴趣就可以带动其他的 东西,你找不到兴趣,他就没有那个求知欲,就不会投入。你为什么让我学数学啊,这个一定要找到一个兴趣,这个兴趣可以是一个宏大的目标,可以是爱国主义这样的东西,也可以个人的目标,个人的目标也可以。我从小我也数学很好,为什么我数学很好呢,因为我知道我长大以后是要上山下乡的,因为我哥哥姐姐那一代都要上山下乡,因为我也要上山下乡。


     我想我上山下乡,因为我数学比较好,我就能当会计,可以在生产队里面当会计,当然这个是一个很自私的小目标,这个小目标也能激发我把数学学好,是一个学科之外的东西吸引了我,使我把这个学科做好。


     那么这个小目标具体是什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期来确定。比如大家讨论 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我觉得可以把他扩大为“爱心教育”。“人”学生在学生时代要培养他有一颗“仁爱”之心。现在有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变成小愤青,对一切的不满,痛斥一切,慷慨激昂的骂,我觉得我也是批判型知识分子。我觉得你这个批评和我不一样的,我跟温老师和曹老师说,我们这个批判的后面有一个宏大的爱,是怀着爱,不会去伤害人家的人格,不会去毁掉别人的饭碗,去批评这样的东西。


      现在有一种谩骂之风,就是把人以损坏了为目的的谩骂的,就是因为他背后缺乏一个爱。 你爱国也好,爱人也好,爱集体也好,反正你要有这样一个爱,这个是有普遍性的,在学生专业课学习的时候要把爱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样就能解决他在人格上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那么最后才能成才。


       我看华罗庚,陈景润这样的人,他心里都是有爱的,陈景润的那个报告文学其实写的不 够,写的片面了,把他写成了一个单纯的数学人,其实陈景润非常喜欢交响乐,其实他非常有艺术细胞的;华罗庚更不用说了,他是在文学上非常有特长的一个人。他要有爱,才有对专业的这样一个激情,否则他考上大学,他就丧失了人生目标。


      我们有很多尖子生,为什么上了北大、清华他就跳楼了呢,他就没有人生目标了。他为 什么学习呢,原来是父母逼的,现在没有父母逼了,他的人生目标就终止了。


     从这几点出发,其实英才教育是联系着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人类教育的目的,教育 干什么。豺狼虎豹教育他的孩子是因为,让他的孩子继续当豺狼虎豹继续去吃别的动物。那么人的教育就是想让人朝神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如马斯顿所言,“人的全面实现”,就这而言,要让大多数人找到他英才的那一面。这个人数学学的不好,可能在其他方面有特长啊。


     比如我们现在那个丁俊晖,丁俊晖他父亲就不让他上学,网络在讨论丁俊晖模式是否可 行,还有姚明这样的人,聂卫平这样的人。你只要找到他英才的那一面,他就成为英才了。聂卫平不去下围棋,他就是个窝囊废,只有在下围棋的时候,他成为英雄了,否则走着走着就要吸口氧的人,他能干什么?他不能干什么。


       所以整个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类更加完善。要在普及了大众教育之后,使这些大众的 人,成千上万的人成为各个方面的,各个领域的英才,这是我们设计教育发展的工作者,希望看到的一个前景。我这个是故而言之,希望可以继续关注熊老师的教育理念的实践。谢谢,我就说那么多。


A World-Wide Challenge Educating the MathematicallyTalented


一项世界性的挑战:对数学理科英才生的教育


 •  PekingUniversity


•    March 13,2007


•     Dr. Bruce R.Vogeli


•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University


•    北京大学


•    二00七年三月十三日


•      BruceR. Vogeli博士


•    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


 Today, in every country of the world, a need exists for individuals withadvanced mathematicaltraining.


 •  今天,世界上每个国家都需要具有高等数学素养的人才。


 In the past,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requirements fornational developmentwere far simpler than today.


 •  过去,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远不如今天。


 Gifted students could devote their time totheir studies and theirindividual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Today under-developmentof mathematical gifts is a  waste of a valuable nationalresource.


 •  英才学生可以将他们的时间投身于他们的学习研究以及他们自身的智力发展上。今天,如果没有对数学英才进行教育和开发被视为一种对国家珍稀资源的丢失。


Intoday’s world the needs of nations must take precedence. Mathematicaltalents should serve the nations in times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development.


•  在当今的时代,国家利益的需要占据了优先地位。数学英才应该在国家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领域为国家服务。


Thispresentationisintendedtorecountthepastattemptsbyvariousnationsto identify and nurture their mathematically talented youth, and tosuggest how boththe US and the PRCcan benefit from the experience ofothers.


•  我的发言是想要回顾过去不同国家在发现和培养数学天才青年教育上的尝试,   以及提出一些建议,怎么使美国和中国都可以从各国的经验中受到启发。


Therecognitionandeducationoftheintellectuallygiftedwasadvocatedfirstby Confucius  who urged that the gifted  be  provided  with  an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and even establishedaschoolforgiftedstudents.


•  孔子是第一位提倡对于天才青年的赏识和培养的人.   他强调应该给天才青年提供一种与他们的智能相匹配的教育体制.他甚至为天才学生建立了学校。


 Hisideasledtoanexaminationsystemthroughwhichtalentedstudentswere selected fortraining as civil servants. The time-honored imperial examinationsystem followed confusions’plan.


 •  他的思想导致了为培养公仆而选拔天才学生的考试制度。中国历史悠久的考试制度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延续。


 Even today,the Confucian examination tradition affects educational practicein regions of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especially in South EastAsia.


 •  至今,孔子的考试思想和传统做法影响着受中国的文化,影响着世界一些地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 also organized  a  special school  and conducted an empire-wide―talentsearch‖toidentifygiftedadolescentstobetrainedasleadersand administrators.   Instructionwasprovidedinreligion,themartialarts,music,drawing,literature,thenaturalsciences,andphilosophytopreparetheyoungmenselectedtoservethe Ottoman Empire effectively.


•  苏来曼一世,也曾经组织过一个特别的学校并进行帝国范围的“天才招生”来挑选具有天赋的青少年并培养他们成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学校提供宗教、武术、音乐、 绘画、文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等方面的教育,以使这些人能有效地服务于奥斯曼帝国。


The recognition of the need for this specialeducation began in Asiaand progressedslowly to the Middle East and finally to Europe throughGreece.


•对这种特殊教育的需求的重视始于亚洲,  慢慢地在中东发展,最后由希腊传到欧洲。


The philosopherPlato urgedthatonedutyofthestatewas toforceallthebest naturesbyseekingto―observethegiftedveryearlyandlet them doactivitiesby which  some shall beselectedandthosewho fail shall be rejected.‖


•  哲学家柏拉图强调,一个国家的责任是通过尽可能早地发现天才青年让他们开展活 动,从观察中挑选出一部分,并让这些最优秀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Concern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became focused upon mathematicsonlywhen it reached the Austrian-Hungarian Empire in the 19thcentury.


 •  到了19世纪,当对于天才教育的关注传播到奥匈帝国的时候,给予英才儿童的教育 内容转为只注重数学了。


 Largelyduetotheeffortsofadistinguishedphysicist,BaronLorandEotvos, several special schools wereestablished to provide an exceptionally advanced levelof education in mathematics andscience.


• 主要由于杰出的物理学家邦若.爱特夫斯的努力,几所特别学校得以建成。这些学校 专门对学生在数学和理科方面进行特别高水平的教育。


Graduates of these schools included GeorgePolya, John Von Neumann,Edward Teller,Leo Szilard, Eugene Wigner, TiborRado, Tobias Danzig and many, manyother famous scientists andmathematicians.


•从这些学校毕业的有乔治.波利亚,.诺依曼,爱德华.泰勒,利奥.西拉德,威格纳,蒂博尔.瑞都,特比斯.当斯格等许许多多著名的科学家和数学家。


When the eminent Russian mathematician, A.N.Kolmogrov visited Budapestin the 1950’s he was impressed by the specialHungarian schools. He returnedto

 Moscowtobeginworktowardthecreationofthewell-knownsystemofspecial schools for the mathematicallytalented that exists to this day throughoutRussia.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著名俄罗斯数学家库莫格如夫访问布达佩斯的时候,匈牙利 特别学校给他留下了很深印象。回到莫斯科后,他着手创建了在俄罗斯众所周知并存在至今的培养具有数学天赋人才的特别学校体系。


 Kolmogrov’ s workwas opposed by conservative Marxist educatorswho believedspecialschoolscouldleadtoelitism.Thesefearswerenotunfounded;however, the needs of the state took precedence over ideologicaldoctrine.


 •库莫格如夫的工作曾遭到一些保守的教育家们的异议,他们认为特别学校可能会导 致学生具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些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国家的需要,国 家利益,应该优先于意识形态的教条。


 As a result of the Cold War, American interest in special schoolswas arousedby the scientificachievements of Russian mathematicians andscientists.


 •作为冷战的结果,俄罗斯数学家和科学家的科学成就激发了美国人对于特别学校的兴趣。


Today,  there  are perhaps  100  schools in  the  US that  describe  themselvesas


―special  schools‖ for  the  mathematicallyand scientifically promising.      Only a fewcomparefavorable withthe best special schoolselsewhere.


• 今天,美国大概有100所自称为是在为数学和科学方面有前途的青年而办的“特别 学校”。其中仅仅很少数能与其他地方最好的特别学校相提并论。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Americaneducational practice in Asia, severalAsiannations have opened special schools. For example, excellent special schoolsexistin Korea. Vietnamese specialschool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Russianmodel.


•由于美国的教育实践在亚洲的影响,几个亚洲国家也开设了特别学校。比如,韩国就有非常出色的特别学校。越南的特别学校受俄罗斯的影响。


In  two millennia, the  concept of special preparation  in  academic fields  forthe

“brightest” youthhas circumnavigated the globe from its origin in ancient Chinato return to the modernPRC!


 •这样看来,二千年过去之后,为“最聪明”的青年在学术领域作特别培养准备的概 念,从中国古代绕了地球一周,又回到了现代化的中国。


 In each era and culture where specialschools for the gifted emerged,theirfoundations was attributed to a wise leader.  Confucius  in China,  Swelimanin Peesia, Plato, in Greece, Eotvos in Hungary, Kolmogorov in Russia and tomy colleague at Teachers College, Henry Pollak in theU.S.


 •在每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下,当那些为数学理科天才而专门设立特别学校涌现出来的 时候,这些学校的建立都要归功于那些智慧的领导者。孔子,苏来曼一世,柏拉图, 爱特夫斯,库莫格如夫,以及亨利。


 UponwhominChinahasthemantleofleadershipfallen?LikeBaronEotvos disciple,thegreatHungarianteacher,LaszaloRatz,leadershipinChinahasfollow upon a masterful teacher, Dr. Xiong Xiaodong ofShanghai.


 • 现在,谁来领军中国英才教育呢?如同爱特夫斯的学生,伟大的匈牙利教师,LaszaloRatz  一样,在中国的实践中已经找到了一位适合的教师——上海的熊晓东博士。


Dr.XiongbecameknowntoTeachersCollegemorethanadecadeagoduringastudy I conducted of special schools for the mathematically talented around theworld. I was greatly impressed by thesuccess of Xiong Xiaodong’s MathematicsLaboratoryin Shanghai Nan YangModel HighSchool.


•我们认识熊博士是在十二年前,那时我正在做一个全球为数学天才所设立的特别学 校的研究项目。熊晓东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所成立的熊晓东数学实验室的成就给我 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Teachers College has been honored to receive Xiong Xiaodong onseveral occasionsoverthepastdecadeandwelookforwardtoofferingourassistanceinhiseffort to established the Shanghai Future Road TeachersCollege.


•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非常荣幸地邀请到熊晓东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多次地来到美 国进行学术交流。我们正期待着给予在他的努力下新成立的上海未来路进修学院进 一步的帮助。


XiongXiaodongisawarethatineverynationthathasembracedtheconceptof specialschoolsforthegifted;onebarrierhasemergedtoimpedeprogress–the shortage ofgiftedteachers.


 •熊晓东认为,要发展英才教育,必须要重视对从事英才教育教师的培养。这个问题 实际上在每个设立特别学校的国家都存在。


 Giftedchildrenthriveinclassroomsledbygiftedteachers.    ―Average‖teachersseldominspireor challengetruly giftedstudents!


 • 天才教师能在课堂上积极促进天才孩子的发展。“一般”的“平均水平”的教师很少能激发英才学生学习的激情或挑战天才学生!


 Gifted teachers establish by their ownexample how important it is forthemathematically talented to dedicate their abilities to thenation.


•  从事英才教育的教师可以为他们的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告诉他们的学生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自己的国家有多么的重要。


 Where are such teachers to be found? How canthey be trained?Xiong Xiaodong’s philosophyis to set examples of high academic standards anddedication to thenation.


 •  从哪里才能找到这些教师呢?如何来培养他们呢?熊晓东的观点认为要树立榜样,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教师,让其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Thenobleprofessionofteachingcannotattractthemostgiftedyouth;unless love forteaching is fostered simultaneously with love for and knowledgeof mathematics.


 •  尽管教师的职业很高贵,但它依然无法吸引最优秀的天才青年。所以,应该在培养对数学知识热爱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教学和教育的热爱。


 As Xiong Xiaodong knows, the path toexcellence in the educationofmathematically talented youth must provide for the special preparation oftheir teachers.


  •  如同熊晓东所说的,在对数学天才青年提供优质教育的道路上,必须特别为他们准备好优秀的教师。


 TeachersCollege,ColumbiaUniversityofferssuchaprogram.Itemphasizes the need forteachers of the gifted and encourages gifted  students  to  become teachersthemselves.


 •  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有这样一个研究项目。它强调对教育天才青年的教师的需求,并且鼓励天才学生自己将来成为教师。


 Ideally,aprogramtoprepareteachersofthemathematicallytalentedshouldbe partof a school for the gifted such as that proposed at Xiong Xiao dong’s FutureRoad TeachersCollege.


•  最好的方法,培养数学英才教师的工作应该是英才学校的一部分,如同熊晓东在创办上海未来路教师学院提出的办学理念和思想。


UnderXiong Xiaodong’s leadership, the Future Road Teachers College,in conjunctionwithakeyschoolsuchasShanghaiNanYangModelHighSchool,can provide an advanced mathematicseducation for talented students and fortheirteachers.


•  在熊晓东的带领下,上海未来路教师学院联合一所重点中学,例如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能够为这些学生和他们的教师在数学教育方面提供全面的高级数学研修课程。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wishes Xiong Xiaodong andhis colleagues every success in theirquest for mathematicalexcellence.


•  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祝愿熊晓东和他的同事们在寻求数学教育卓越道路上获得每一个成功。


We look forward to mutual cooperation as our two nations journeytogether toa prosperous and peacefulfuture.


•  如同我们两国友好地合作一样,我们正期待着进行更多领域内的互相合作,共同创造辉煌的将来。


My colleagues at Columbia University willlook forward to coming to theFutureRoad Teachers College to offerworkshops for you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hope you will join us in New York toparticipate in our classes andactivities!


•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们将来到中国,到未来路教师学院为你们的教师以及学生举办相应的讲座、讨论论坛等学术活动,也欢迎你们来到纽约参观访问。


王昕雄:


We are so limited to discuss about the so big problem of the education.Its timeforlunchandnowwehavenotimetodiscussthetopic.InChinesetradition wehavethetimetodiscussanyquestiononthetablesowecandiscusssomeproblem during ourlunch time about the education idea. Thank you for yourspeech.


我们在这么少的时间内,讨论了这么大的一个教育问题。现在是午饭时间,按照中国的 传统,饭桌是会议继续讨论的另一个场合。让我们在午餐的饭桌上继续讨论关于我们感兴趣的英才教育的话题。感谢各位老师刚才的重要的精彩的发言,请大家在北大农园共进午餐。


编后:


1,熊晓东先生谈的英才教育实际上是指数学、理科的优秀生(mathematicallytalented)的教育,在其教育实验研究报告《谈数学、理科优秀生创新教育的六个方面》(《熊晓东教育论文:英才教育在中国》,百家出版社,2005)中,熊先生都明确给予定义的。


2,熊晓东先生关于优秀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论述时间是在20 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我们国家的英才教育大环境很差,所以这样论述是有其社会背景的,否则英才教育连提 都无法提,更不要说在教学中实验和推行。十多年来熊先生的英才教育走过的道路是很艰难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熊先生一次一次地放弃留在美国优厚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身体力行给予我们学生的榜样是完美的。


3,熊晓东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都比较超前,按照美国的教育,他也是走在前面的,一般不能被理解。特别是一部分政府官员的不能理解,这是他工作艰难的原因。古今中外教 育史上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熊先生清楚地看到这些。熊先生认为:“这不是对立的矛盾, 这只是缺乏理解,”“一方面我们要向政府做耐心的工作,一方面要有需要时间的思想准备


4,熊晓东先生提出英才教育要不要研究,要不要进行,取决于国家利益的需要,这一观点避免了许多无谓的争论。为什么我们国家曾经有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却至今不再有人 发明汽车?不再有人发明电视机、空调、电脑?„„因为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没有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人才,也没有这方面人才进行研究的环境和氛围。所以我们不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争论上,我们要从国家利益出发,要实施英才教育,要进行英才教育的研究。


5,熊晓东先生关于同步培养数学理科优秀生和英才教育的师资的想法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首肯,这几年上海未来路进修学院正在研发相关的课程和教材,这些研究 都是在和哥大、北大、北师大、华师大的专家教授们一起合作下进行,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和实施研究计划、推广研究成果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


6,熊晓东先生亲眼目睹在全美数学教师委员会(NCTM)年会上美国数学教师在没有政府的组织下,自觉的,没有功利地热爱数学、热爱数学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是我 们这里没有的,这是美国数学教育成功的基础,熊先生坚信这种现象终究会在我们这里 出现。所以熊先生满腔热情地一次一次地给政府写信、汇报,说服政府领导,致力于推 动多元化的教师教育体制、机制的建立,致力于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的研发和编写工作, 满腔热情地致力于新教师教育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