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享受我们的快乐

郑州市教科所 张南峭

 

        熊晓东老师我不认识,我只是读了他的《太阳从这里升起----一个教师的教育札记》一书,深为打动,是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一位数学教师,他在任教的班上进行的“人格素质教育”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专家好评。熊老师写到:从小就有一个当教师的梦,71年,当知青的他成了江南农村的一名代课老师,74年被抽调回城,户口迁走了,但仍在乡下教书,到80年代,三十多岁才有机会进修大学数学,92—94年用他的话说是“疯狂的三年学习”,一边教课,一边学英语、教育学和心理学,95年到南洋模范中学,“教师,已经永远地与我的人生画上了等号”,熊老师讲。英年早逝的原华东师大教授施良方曾这样描述了一件事:一天,华师大教育系办公室来了两个年轻人,他们说是南模中学97高三(4)班的班长和团支书,他们班是学校的直升班(因成绩优秀初三免试直升),现在,班上四位成绩优秀的男同学欲到华师大教育系读书,尽管复旦、交大、同济已在招手,但受班主任的感染,他们愿学师范,以后从事教育事业。

         窦桂梅是吉林市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95年在天津,由当时的《青年教师导报》发起的一次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观摩教学会上,她的讲课和从教事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节小学语文课,她讲的神采飞扬,天津的小学生们听的乐陶陶的,窦老师边讲边随手在黑板上画下简笔画,一条条金鱼、一朵朵鲜花刹那间出现在黑板上。当时的她还不到30岁,已是特级教师了,她的经历更是让人感慨。她说她的爷爷是山东人,在山东待不下去了来到东北的一个山沟里,她的小学中学都是在大山里上的,后来上了中师,毕业后来到吉林市实验小学,是让打杂的,一次一位老师病了,临时缺人让她招呼着学生上课,她就给学生上课,结果大受欢迎,才登上讲台,于是她就一边刻苦自学,一边向老教师讨教,一边教书,十数年努力,现在已是全国小教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了,《人民教育》等对她均的报道。

         陈会昌、郑日昌、谢维和,这三位都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教授。陈会昌是发展心理研究所的,他是66年北京101中学的高中毕业生,一段红卫兵生涯后下乡当知青,80年直接考上了上海师大的教育心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又到山西,后碾转调回北京,原是学俄语的,38岁才开始学英语,现是精通。他每天是高节奏运转,给研究生上课,全国跑着做课题,有多本专著、还翻译了数本心理学的书,每年都要到国外去讲学、做课题,他自己买了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干的十分投入和开心,什么官也不当,以学者、教师身份走天下。郑日昌是心理系的博导、教授,2001年暑期,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北师大举办的培训班上为我们讲课,他是穿一条大裤衩一件旧衬衣,把深奥的心理学讲的如同老农拉家常一般通俗,但看外表,谁也想不到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著名心理学家;谢维和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校长,教育社会学家,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和他住在一幢楼里,每日里见他是逢着熟悉、不熟悉的人都是先和和气气地人家点头微笑致意。绝无大学者、大官的架子。

         朱永新、袁振国,这两位是40多岁的中青年学者,又是官员,朱永新是苏州大学的博导、教授,又是苏州市的副市长;袁振国原是华东师大的教育系主任,博导、教授,现是教育部的师范司副司长。这是我所认识的把教书、做学问视为人生第一的人,若是在当教师和当官员之间做一选择的话,对他们来说,毫无疑问的是选择前者。这二位都来郑州讲过学,袁振国在当了副司长后,还抽星期天来郑州师范讲了满满一天课。朱永新是白天忙公务,晚上勤笔耕,星期天去讲课,写下了十几本著作,讲课跑遍大江南北。

         苏霍姆林斯基,这是我所佩服的前苏联的一位教师,他参加过卫国战争,在部队负了重伤,回到他们乌克兰的一个叫帕夫雷什的地方,一边读书、一边教书、一边写书,在他那个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每天清晨四、五点起床,离开宿舍,来到他那间小小的校长办公室,一直工作到八点----思考自己的著作和文章,用清晰、纤细、从容不迫的书法从事写作……上午八点,他打开对面墙上办公室的门,直接走到学校走廊里,迎接上学的儿童。”让我们记下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么一段话:“在笔记本的三千七百页上,我记载了我的钱部教师生涯,每一页都奉献给一个人----我的学生……三千七百个人的命运……这里几乎有我们村里的所有的成年人。不久前,我偶然翻阅一下这些笔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假如孩子离开你时是灰色的、无个性的,那就意味着你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东西。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恐怕没有比这种结局更令人痛心的了。因为,我们称之为‘教育’的一切,正是在人身上再现自己的一种伟大创造。”                                 

         上面我从我身边的、熟悉的平平常常的老师谈到一些大家、出了名的老师,这些名见经传和不见经传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他们生活的十分充实、把职业当成了事业,把人生追求和本职工作结合了起来。职业给了他们无尚的幸福,其实汉字的“福”就很有意思,有一块田耕、有一件衣穿,有一口饭吃,就是福!

         在这个世界上,官有官路,民有民路;民不耽误官升官,官不耽误民干事;官有官的好处民得不到,民有民的乐趣官也享受不到;咱是民,要好好享受咱的乐趣,古希腊有一个喜欢思考哲学和自然奥妙的人,有一天他面前来了一位地位显赫的人,慷慨地问“你想要点什么”?人家只是抬抬眼皮,答到:“请莫挡住照在我身上的太阳光。”咱们为民的就要有这样的骨气。保持一种不骄不躁,平和冲谈的心态,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二者之间保持一种张力。

 

(2006-03-06)